“石榴籽+”赋能民营经济“加速跑”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金黄的油菜花海不仅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孕育出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门源县种植油菜历史悠久,这里产出的油菜籽颗粒饱满,加工而成的菜籽油品质上乘、香味醇厚,早已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5月1日,走进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炼油车间,生产线上一片繁忙景象。一粒粒饱满的油菜籽,在初筛、烘干、压榨、包装等一道道严谨工序的淬炼下,化作一瓶瓶透亮醇香的菜籽油,即将奔赴全国各地。
国网青海海北供电公司“石榴籽”网格员为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员工讲解安全用电知识。徐琛摄
“节假日销量好,生产线更忙,你们帮着来排查用电安全隐患,我们太安心了。”企业负责人靳正峰握着电力网格员杨明明的手,难掩感激之情。为保障假期企业生产用电,国网青海电力组织“石榴籽+”供电服务网格员深入企业车间、生产一线,从变压器检查到用电方案优化,将贴心服务精准送达车间一线,护航企业生产。
在这片被油菜花浸润的土地上,电力脉搏正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石榴籽+”高原特色服务品牌立足高原,打造全国供电服务示范样板的生动实践。积极推行“一县一品”特色服务,在客户安全用电、绿色用能、业务一站式办理、紧急故障报修等多个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全方位覆盖普遍电力服务、特色供电服务和爱心志愿服务。此外,改造20辆“石榴籽”多功能电力流动驿站,将业扩报装、故障抢修、电费收缴等业务送到群众家门口,真正实现“群众零跑腿、服务全覆盖”。
作为当地菜籽油加工产业的龙头,青海香满金门源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在门源县建立起近2万亩的青稞、油菜种植基地,创新采用订单收购模式,贯通种、收、加、销全产业链。其生产的菜籽油因完美保留土榨风味,备受市场青睐,产品远销北京、西安、重庆等大城市。目前,该公司菜籽油年产量达950吨,年收入突破2000万元,带动周边6500户农户增收致富。
电力是反映经济活力的“风向标”。为紧跟当地油菜籽加工企业发展用电需求,国网青海电力在门源县大力实施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截至目前,共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01千米、0.4千伏线路46千米,新装配电变压器19台,新增变电容量3120千伏安,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如今,门源县的油菜种植面积已超27万亩,全县菜籽油加工企业达36家,菜籽油产量超3万吨,年产值突破2亿元。
而在百里之外的海晏县,另一幅生产画卷正在展开。博大有机肥公司的车间里,电力网格员正俯身检测着生产线的电流波动,他们的身影与忙碌的工人共同勾勒出春耕备耕的火热图景。
“有了这可靠的电力保障,我们的有机肥生产线就像加足马力的列车,每天能为春耕输送200吨‘能量包’!”海晏博大绿色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韩城指着整齐码放的肥料垛,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国网青海海北供电公司“石榴籽”网格员在海晏博大绿色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进行安全用电检查工作。徐琛摄
海晏博大绿色有机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肩负着全县春耕肥和救灾肥储备重任,占地25亩,年销售额超3900万元,年用电量约625000千瓦时。“我们厂目前已达到满负荷生产状态,全力满足春耕需求,你们主动上门帮助我们开展电力设施和供电线路检修和维护,生产更有保障了。”韩城对电力网格员的贴心服务赞不绝口。
从油菜花田到加工车间,从田间地头到生产线,国网青海电力的“石榴籽+”服务正化作温暖的阳光,照亮高原特色产业发展。“五一”假期,国网青海电力组织“石榴籽”供电服务网格员走进重点企业,推出个性化、精准化的服务举措,开展用电业务指导,及时满足客户需求,最大程度缩短办电时长,提升客户满意度,深化“石榴籽+”服务品牌内涵,让企业共享高原阳光特色供电服务,共绘经济蓬勃发展壮美画卷。(况玉、徐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