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看青海 | 一笔灵活就业补贴这样追回
原标题:
将事后执纪问责变为事前监督“刹车”
一笔灵活就业补贴这样追回
“这个人明明是村干部,怎么还‘兼职’加油站营业员?”不久前,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纪委办公室干部王香兰在查看灵活就业补贴的预审系统报警信息时,瞧出了不对劲。
类似情况还有14人。民和县民生领域智慧监督大数据平台预警信息显示,存在公职人员、村干部违规领取灵活就业补贴的情况。
冬天的民和县,湟水河挂着冰碴儿在远处静静地向东流。冒着寒气,王香兰与县就业服务局、乡镇工作人员来到了川口镇山城村,当天,他们根据智慧监督系统信息反馈,走访3个乡镇6个村子。
在村头的广场上,王香兰等人遇到了正要去缝纫店上班的李兰梅。“我在短视频上也刷到过,可以申请灵活就业补贴。我今年45岁,应该符合条件,但是村里一直没通知。正好你们说说,我应该去哪申请?”
简单聊完,一行人来到了村委会。“我们去过加油站了,那里根本没人领取灵活就业补贴。”当时的村干部罗某一看这“阵势”,知道“情况不妙”,很快说出实情:“我确实没在加油站工作过,一时糊涂,随便填了个职业,把自己报上去了……”
问题出在层层失守。面对组织谈话,负责审批该事项的负责人对其失职失责问题“照单全收”:“科室工作人员不认真、不细致,作为负责同志,没有认真审核上报名单,导致15人出现违规领取灵活就业补贴问题……”目前,违规发放的29万多元资金已追回,3名相关负责人因履职不力被问责处理,其余问题正在进一步核查中。
“利用信息差,把不符合申报条件的名字报上去,‘以公谋私’违规领取补贴,使得本该享受政策的人却享受不到。”王香兰介绍。
“以前,该县各职能部门之间信息没有共享,如果不通过大数据比对,单靠一个部门很难发现资金监管隐藏的漏洞。我们借助大数据平台,仅灵活就业补贴一项,去年就发现违规领取资金29.25万元。”王香兰介绍。
“人口多、资金量大,监督手段单一、监督难,基层微腐败也往往从其中产生。关键在于部门数据的整合,每一笔资金流向都清晰可循,让惠民补贴资金真正落实到有需要的群众手中。”民和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马忠录介绍,除了后台数据“碰撞”审核,该县还将事后执纪问责变为事前监督“刹车”,前端数据也通过微信小程序等更方便群众查询,让资金发放情况在“阳光下”运行。
打开微信小程序,输入身份证号,李兰梅就能查询到自己享受的资金名称、数额、来源等信息。上个月,李兰梅给王香兰打了电话,电话那头她很高兴:“多亏你们告诉我,我在手机上查询了申报条件后顺利申请,现在已经拿到了10890元的灵活就业补贴,帮我解决了实际困难。”
编辑点评:织密数字监督网络,不仅盯住了小微权力运行轨迹,也保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各地要不断提升监督办案信息化智慧化水平,切实提高监督的精准性,增强办案的穿透性,同时强化部门联动,纠治并举,让数字赋能下的监督优势转化为看得到的治理效能。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 24人补选为人大代表
- 人民网西宁1月5日电 (陈明菊)1月4日,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听取了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主任委员杨逢春作关于《青海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关于个别代表的代表资格的审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