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强信心 促发展 全国主流媒体海东行

“我们现在就是一家人”

马可欣 杨启红
2024年09月19日08:50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秋天的傍晚,凉爽宁静。夕阳穿过层层叠叠的楼宇间隙,洒落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之中。

一阵悠扬的音乐响起,声调柔中有刚,节奏整齐,飘荡在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梦圆居易地搬迁安置小区的上空。

梦圆居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人民网 马可欣摄

“我们小区里的舞蹈队有十几个人,包括汉族、藏族、土族等多个民族的居民,大家经常在一起互相学习各民族的舞蹈,队员们的积极性也很高。”舞蹈队成员白英措尕说。

“搬到城里来后,集市就在家门口,干什么都方便多了。”

“各民族好友时常聚在一起,跳一跳舞,切磋了技艺,交流了感情。”

“我们现在和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就像是一家人。”

……

几个舞蹈队的成员一会儿学习新动作,一会儿热切地交流着,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梦圆居易地搬迁安置小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小区,搬迁群众涉及芦花、马厂等11个乡镇59个行政村,如今小区里共入住1799户5791人,其中少数民族有229户625人。

在这个大家庭里,各族群众心手相牵、互帮互助,生活也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居民化身“主播”,正在直播青绣产品。人民网 马可欣摄

“2018年我们开始了搬迁工作,陆陆续续到2021年,整乡都搬下来了。”芦花乡党委副书记周洛加表示,芦花乡的搬迁群众占小区人数的一多半。“以前山大沟深,孩子们上学要走很远的路,医疗卫生条件也跟不上。”周洛加回忆着。

搬出来,就是想让大家过上更好的日子。

为了搬迁群众能致富,芦花乡党委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等,引导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

借助东西部协作项目,乡党委还成立了区、乡、村三级就业转移服务站,定期对群众的就业需求进行摸底登记并发布就业信息,有计划地组织搬迁群众前往北京、新疆、甘肃、江苏等地务工,到今年年初,实现省内跨地区转移就业1731人,省外转移就业323人。

正在缝制绣品的李秀花。人民网 马可欣摄

“来这儿学刺绣两年多了,去年挣了9000多元,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现在可算是挣钱、顾家‘两不误’了。”李秀花今年56岁,从芦花乡牙合村搬到梦圆居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后,进入青绣帮扶车间学起了刺绣这门手艺。李秀花所在的青绣帮扶车间,是芦花乡借助东西部协作“东风”投资200万元打造的,两年来累计创收了40余万元。“我们多是订单式生产,绣娘们的绣品按件收费,如果抽不开身,在家里自己绣也是可以的。”车间负责人表示。

走进青绣帮扶车间,可以看到不同民族的绣娘有说有笑,亲如手足。

车间内正在刺绣的绣娘。人民网 马可欣摄

“我们小区里居住着不同民族的居民,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以及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的宣传活动是必要的。”周洛加表示,小区不仅成立了民族之家,会常态化开展多项文化活动,还通过集中宣传、入户宣讲等方式,切实帮助各族群众明政策、富头脑。

制定细化居民公约,架起邻里守望“连心桥”;利用民族文化广场,组织开展各类民俗节庆活动……梦圆居易地搬迁安置小区以家的理念、家的关怀持续推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携手共进,团结同心。多年来,海东市主动对接和融入国家和全省发展战略,实施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保护传承工程,开展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建设工作,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在河湟大地结出越来越丰硕的果实。

(责编:张莉萍、甘海琼)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