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对话地方领导

全国人大代表索南丹增:把握发展机遇 实现绿色崛起

白波 甘海琼
2024年03月07日12:03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州长索南丹增就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全力投身健康现代幸福新玉树建设接受人民网《对话地方领导》栏目专访。

人民网记者:近年来,玉树州秉持生态保护的政治性、科学性、惠民性、法治性、文化性建设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对今后玉树州的发展,请问您有哪些考虑?

索南丹增代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这也为今年玉树州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再次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地震重建中的十年,玉树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关爱下,发自内心“生态报国,感恩奋进”;进入全省历史上最好发展阶段的十年,玉树要把握机遇,积极作为,努力实现“生态报国,绿色崛起”。玉树要实现绿色崛起,就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有机结合,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探索实践,构建以生态保护为主线主题、以生态化的农牧文旅产业为支撑、以清洁能源普惠区建设为保障的全域绿色发展新格局,努力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优势体现区、全域绿色发展展示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样板区、低碳无废示范区。

具体做法上,我们将高质量建设三江源国家公园,探索地方性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三江源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拓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无废城市和国际重要湿地区创建成效,规划用好特许经营项目,开发更多的生态管护岗位,健全落实国家生态综合补偿制度,让群众享受更多的生态收益;以“五个全域”治理为抓手,统筹推进水、大气、土壤、草原及城乡环境高标准修复治理,打造三江流域生态绿色长廊,建立垃圾源头减量标准和长效运行机制,不断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强化生态科技赋能,提升“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监测网络覆盖面;颁布出台《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草畜平衡条例》等生态法治依据,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法治新体系;实施“洁净三江源”和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入推进“无废城市”、零碳和清洁供暖示范县建设,逐步实现全域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玉树将以更高站位、更高标准推进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保护好“中华水塔”、三江源,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人民网记者:放眼今天的玉树,“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传统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随着电商、物流等新兴产业扩面延伸,玉树州如何立足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实现产业发展突破?

索南丹增代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还提到,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就玉树州而言,构建全域生态绿色发展的新格局,生态化的农牧文旅产业一定要起到支撑作用。我们将紧紧围绕产业“四地”建设重大要求,立足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坚决不搞一哄而上、泡沫化、大干快上,而是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具体就是围绕农牧和文旅两大传统绿色产业,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着力构建高端化、绿色化的现代产业体系。生态畜牧产业方面,坚持“绿色、有机、高端”的路子,着力在产业布局、产品质量、效益和附加值上下功夫,大力推进标准化养殖和精深加工、“野血牦牛”种业基地、饲草料基地三大支撑建设,不断夯实“百家”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基础,大力培育千头牦牛、千只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推动生态畜牧业品牌化、产业化、市场化。生态文化旅游产业方面,我们将加快构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旅游要素集聚、服务功能完善”的生态文化旅游发展布局,加快建设省级全域旅游、文物保护示范区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积极打通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高速通道”,让游客走进来,声誉走出去。努力实现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增长30%以上,旅游业带动就业人数增长15%。同时,进一步加大项目投资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积极引进一批综合实力强、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参与玉树特色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新型产业发展。

人民网记者: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指标,回应民之所盼,指明施政所向。过去一年,玉树州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和民生改善,我们也了解到,去年玉树州财政总支出的80%以上用于民生,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改善。今年又将会有哪些举措?

索南丹增代表:今年我们将持续以乡村全面振兴为引领,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主动融入国家和省上区域协调发展重大战略,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争创玉树市“联合国人居奖”,全面提升城镇发展品质;积极打造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高标准编制县城、城镇及乡村发展规划,构建三江源地区以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城镇化发展布局;实施乡村建设提质行动,健全联农带农富农产业体系,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乡村产业示范村,着力在夯实产业基础、增强产业效益上走出新路子;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创建一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构建基层公共服务惠民体系,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效能,打造三江源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典范。

同时,我们将以健康现代幸福新生活为引领,构建民生高质量发展新体系。聚焦教育、医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短板弱项,推动“人财物”更大力度向基层倾斜,不断提高民族地区群众生活品质。持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扎实推进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牧区生产生活环境;开展教育卫生强基固本工作,夯实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基层基础;聚焦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出台推动劳务输出的若干举措,大力度开发各类就业岗位,打破“走出去”难的瓶颈;创新开展农牧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具有高原特色的社区养老托育新模式。

(责编:甘海琼、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