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积石山6.2级地震

有速度 有力度 有温度——青海救援安置见闻

人民网记者 张莉萍
2023年12月27日09:18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北京时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目前,地震已致青海海东32人遇难。

从生死营救到转移安置,从排查隐患到抢救伤员,连日来,青海各级各部门闻震而动,为了群众的安危和冷暖,日夜奋战。

一支支救援力量从四面八方赶来,一大批党员打头阵,做先锋;一顶顶帐篷在安置点支起来,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第一时间配发到安置点和群众手中;一场场爱心援助,汇聚起了冬日的一股暖流,温暖了灾区群众的心。

闻震而动 一切为了群众生命安全

一场突如其来的强震,将人们从睡梦中惊醒。顷刻间,瓦砾散落、墙壁坍塌、房屋被毁。一夜之间,成千上万百姓失去了家园。

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于19日早率国务院工作组紧急赶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指导抗震救灾工作。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赴甘肃、青海地震灾区检查指导受灾群众过冬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等工作。

12月21日,在草滩村参加救援工作的消防队员们正在集结。人民网记者 刘沛然摄

时值寒冬,震区情况格外复杂严峻,但灾情就是命令。

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的党费中向甘肃、青海2省划拨资金,用于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支持地方开展抗震救灾工作,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损失和影响。

中华全国总工会紧急下拨工会救灾慰问资金,用于慰问伤亡职工群众、受灾职工群众和救灾人员。

青海省各部门也紧急开展震后救援工作。

震后5分钟,青海省立即启动地震应急响应,迅速了解震区相关情况,立即调度应急抢险救援力量,做好物资准备;

物资紧急装车运往灾区。青海省应急管理厅供图

震后10分钟,海东市地震局和青海省地震局驻道帏藏族乡俄家村工作队第一时间前往现场了解相关情况;

震后2小时,青海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启动地震灾害Ⅳ级应急响应,印发《关于开展抗震救灾有关工作的紧急通知》;

震后5小时,青海省财政厅紧急下达抗震救灾补助资金5000万元,全力支持保障受灾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青海省军警部队、应急、消防、交通、住建、水利、自然资源、电力、通信、卫生、教育等省直各相关部门迅速投入抢险救灾,各方救援力量火速集结,各类抢险救援设备及时到位,分秒必争、全力以赴,为灾区注入股股暖流。

一顶顶蓝色帐篷成为受灾群众温暖的家。人民网 顾斐菲摄

当日上午,救灾帐篷在安置点紧急搭建,用于安置受灾群众的一顶顶蓝色帐篷成为他们温暖的家,青海省各级政府各部门最大程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生命为重 让受灾群众住得暖、吃得热

平均10多分钟,这是为受灾民众搭建一间活动板房的大概用时。一间活动板房面积18平方米,可供4至6人入住,屋内配有床、被褥、桌椅和火炉等基本生活设施。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公司副总经理成波说:“我们怕群众受冷,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搭建,好让他们早点搬进来。” 

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活动板房。人民网 白波摄

“震后我们在帐篷里住了两天就搬进宽敞暖和的板房,心里踏实多了。冬至当天,我们还吃上了热腾腾的饺子,心里别提有多温暖了。”草滩村村民祁海民说,因为撤离及时,他家人员没有伤亡,但房屋却倒塌了,现在家回不去了,但是看着眼前的一切,“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即便现在是寒冷的冬天,我们内心真的很温暖。”祁海民满含热泪,阳光正透过板房的窗户照进来,炉子里的火烧得正旺。

村医正在为灾区群众看病。人民网记者 张莉萍摄

在活动板房的医疗问诊点,草滩村村民秦秀花前来就诊,地震时因为着急撤离,胳膊受了皮外伤非常疼痛,村医李海善细心帮她做了检查,并开了药。

据青海省海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介绍,截至目前,青海已设立141个临时安置点,安置受灾群众18259人,累计发放帐篷、折叠床、棉被褥、棉大衣、取暖设备等各类救灾物资5.94万件套。

还有两组数据同样激动人心:

截至12月25日,海东市三县中小学已全面复学复课,其中线下复课中小学355所,涉及学生11.86万名;线上复课中小学16所,涉及学生0.77万名。

截至12月24日18时,中国中铁援建青海省民和县地震灾区的700套临时安置房已全部完工,受灾村民已陆续“拎包入住”。

12月24日下午,青海省抗震救灾现场指挥部会议暨灾后重建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召开,会议要求要做好民生保障各项工作,妥善安置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建立防止返贫致贫人员台账,逐一进行研究,确保无遗漏全覆盖,坚决防止因灾返贫、因灾致贫。

中央和地方千方百计做好受灾民众安置,全力保障各类物资充足,加速搭建活动板房,确保生活用电用水、看病就医,加紧开展建筑设施受损情况摸排、评估和抢修,第一时间推进学校复课……让受灾民众安全温暖过冬,生活早日重回正轨。

安置点附近,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人民网记者 张莉萍摄

生命至上 守望相助 传递爱心

走进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小学安置点,阳光暖洋洋地照在院子里,整齐地帐篷周边孩子们正在嬉戏玩耍。草滩村党员祁进才正在帐篷外清点签收刚刚到达的一批物资。“我们年轻的几个党员24小时值班呢,有些物资半夜到,需要我们清点签收,村民需要啥,我们再分发。”祁进才满脸疲惫但眼神坚定有光。地震发生后,他和其他几名党员一直坚守在这里,白天协调帐篷、分发物资,晚上清点签收物资。“我们是党员,关键时候能多做一些是一些。”说罢,祁进才又向另一个安置点跑去……

中午12点,安置点旁的爱心餐供应点陆陆续续排起了长龙,一碗碗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让安置点暖意融融。

爱心餐供应点暖意融融。人民网记者 张莉萍摄

地震发生后民和县职业技术学校第一时间成立临时党支部,学校组织老师和烹饪专业的学生前往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免费提供爱心餐。“现场救援上我们使不上劲,但这种关键时刻,党员就要冲在第一线。”民和县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马学志一边在爱心供餐点忙活一边说道。

这样的场景在灾区安置点不少见,地震发生后,省内兄弟市州紧急筹备帐篷、生活用品等物资驰援海东;省外爱心人士不远千里驱车赶往灾区,运送帐篷、棉被等物资;灾区群众自发组织起来,搬运物资、帮助老弱儿童……点点滴滴的患难与共,让这个严寒的冬天充满温暖。前往灾区的路上,各地牌照的车载着急需的物资驶往同一个目的地,一幕幕让人动容。

各地爱心物资驰援灾区。海北州委宣传部供图

受本次地震影响的草滩村村民大部分为土族,安召舞是当地广泛流传的舞蹈,是土族人民歌颂人畜两旺,五谷丰登,祝愿吉祥如意的无伴奏圆圈歌舞。采访结束时,土族大爷站在满目疮痍的土地上,满眼坚定地说:“会很快的,我们会很快再次跳起安召舞!”

(责编:甘海琼、张莉萍)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