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洒“及时雨” 赋能特色产业兴

“一颗红果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柴达木盆地作为青海省枸杞主产区,是全国有机枸杞种植面积最大的地区,也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每年8月到9月的这一个月是枸杞采摘的旺季,此时柴达木盆地上的枸杞就会红透半边天,圆润饱满的红枸杞挂满枝头,村民们穿梭于田间地头,忙着采摘、搬运果实,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今年是枸杞的丰收年,你瞧,这果子颜色柔和、有光泽,肉质也饱满,这两天晾晒好的枸杞已经陆续发往全国各地了。”对于乌兰县东庄村的马贵才而言,这种踏踏实实的“获得感”是邮储银行带来的。
2019 年,马贵才在枸杞市场逐渐立住了脚,而在他准备扩大种植规模时,资金成了“拦路虎”。“钱从哪来?”就在他一筹莫展时,邮储银行乌兰县“双基联动”办公室的负责人赵尕领通过“双基联动”合作贷款模式为马贵才提供了贷款支持 6 万元。
“当年,正是邮储的这笔‘及时雨’,让我解除了困局,迎来了新生。”谈起这些年和邮储的合作,马贵才滔滔不绝。截止到目前,马贵才累计贷款 50万元,他也从“小打小闹”的种植户成为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枸杞种植产量翻了2倍,收入也跟着翻了 2 番,通过枸杞种植直接带动上百户农户实现“在家门口”增收的愿景。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而个性化的专属信贷无疑为产业振兴开辟了一条更为贴心的“绿色通道”。
“乌兰有三宝,枸杞、藜麦和牛羊。针对此,我们为当地农牧民量身定制‘牛、羊、枸杞等特色产业’专属信贷产品。”据邮储银行乌兰县双基联动办公室负责人赵尕领介绍,近年来,海西州支行以“双基联动”为抓手,不断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常年派驻村客户经理对当地农户逐户走访,了解金融需求,推介特色金融产品,推出了线上信用户贷款、极速贷、农贷通、产业贷等涉农领域个人经营性贷款产品,针对藜麦种植行业上下游农资经商销及藜麦批发零售商,针对产业开展信贷服务,贷款额度循环使用,随借随还,方便灵活。(来源:邮储银行青海省分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省2023年度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已过半
- 人民网西宁11月4日电 (记者杨启红)记者从青海省水土保持中心治理部获悉,2023年,青海省在黄河流域计划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3项,坡改梯面积2.2万亩,修建田间道路36.47公里、排水沟12.66公里,项目区涉及湟中、互助、民和3县(区),总投资4400万元。截至目前,3个项目区日动用推土机等机械260余台,日投入劳力700余人,共完成坡改梯1.51万亩,完成率已达69%,完成投资2685.66万元,完成率为61%,目前各项目县(区)正按预期目标有序推进,有望12月底前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