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监狱执法办案在“阳光下”运行
青海省监狱系统全面建成减假暂办案中心

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委关于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青海省监狱管理局持续深化执法司法体制机制改革,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在全省各监狱全面建成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办案中心,不断提升刑罚执行工作规范化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坚持问题导向 打造“一站式”平台
为什么要建设办案中心?在8月25日召开的全省监狱减假暂办案中心工作推进会上,省监狱管理局主要负责人给出了答案:“我们要由‘办事模式’向‘办案模式’转变,由‘形式审查’向‘实质审查’转变,由‘封闭办案’向‘公开办案’转变,全面提升监狱执法公信力。”此举是为了巩固拓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进一步严格规范执法,突出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通过完善组织架构、确定岗位编制、优化办案流程、强化办案监督,打造集集中办案、质量评估、全警培训、案例筛选、证据保全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站式”平台,并延伸驻监检察官靠前监督、申控检业务办理、家属接待、法律咨询服务、职能部门分析讨论案情、罪犯行政奖惩合议等功能,满足新时代实际执法办案需求。
坚持效果导向 推行“一体化”管理
各监狱在减假暂办案中心建设中,严格按照“精准、简便、高效、实用、智能”工作要求,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等事项,以实行分区设置、独立管理为前提,整合办公场所,建立独立办案区域,由专职专责民警承担咨访接待、培训指导、办案监督、证据审查、跟踪评估、质效通报、案例筛选、档案资料保存等工作职责,推进办案中心一体化管理,实现同一办案场所满足不同部门、不同层级、不同岗位执法办案需求,确保监狱执法办案实现“标准化推进、专业化审核、精准化办结”。
坚持强基导向 制定“一揽子”制度
为坚决杜绝“人情案、关系案、利益案”等执法风险,今年以来,省监狱管理局相继制定修订《青海监狱减假暂办案中心工作规定》等多项制度规定,并在制度出台前广泛开展调研,征求意见建议,进行试点试行,积极构建联动融合、衔接有序、服务实战的制度体系,努力推动每一项制度、每一条规定、每一款内容都具备时效性高、针对性强、操作性好的特点,优化了办案流程,确保案件办理在“标准框架”内运行。
坚持智慧导向 实现“一链条”办案
为提升办案质量和效率,监狱减假暂办案中心依托“智慧监狱”建设,在减刑假释办案软件中增加刑罚执行可视化和数据报表统计功能,实现案件提请办理全过程实时查看、案件数据实时统计,并以罪犯四书三表、年度执法材料为基准,完善目录层级明晰的罪犯电子档案,涵盖罪犯入监、服刑、释放全过程、各环节执法文书,推动监狱狱政管理、刑罚执行、教育改造、生活卫生等信息数据高度融合汇聚,实现减刑假释办案数据联动抓取、智能摸排,使监狱执法办案更加规范、集约、智能,让监狱执法办案在“阳光下”运行,切实为平安青海法治青海建设贡献积极力量。
(杨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通报三起串通投标犯罪典型案例
- 人民网西宁10月30日电 (记者张莉萍)记者从青海省公安厅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整治规范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良性互动,省公安厅现通报已办结的3起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一:袁某、李某林等人串通投标案 2020年3月,西宁市公安局东川分局经侦大队破获袁某、李某林等人涉嫌串通投标案。经查,2015年11月,为成功中标黄南州某工程项目,李某林伙同青海某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袁某,向政府相关部门及招标人行贿,并借用青海某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类公司资质,由袁某安排公司员工分别作为5家建筑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参与项目竞标,采取控制项目投标报价的方式串通投标,最终由青海某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1200余万元中标项目,中标后袁某公司挂靠在青海某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施工,袁某支付给李某林“好处费”120万元。…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