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今年的中秋国庆假期,国内旅游市场活力持续释放,出游人次创下新高。从传统的实景观光,到虚实结合的沉浸式体验,新技术在文化内容创造和传播、文旅交互方式等场景业态方面不断创新突破,为人们带来新的文化和旅游体验。这表明,新一代数字科技正为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文化数字化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在江苏,常州恐龙园、淮安西游乐园等主题公园探索开发数字化产品,涵盖数字化特色主题IP、数字化产品服务以及数字文旅演艺等。在北京,数字三维技术全景复原的通州古城、沉浸式交互技术打造的千年运河和“最美中轴线”等场景,让观众体会传统与现代融合的魅力。顺时应势,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度挖掘文化数据价值,积极进行文化资源数据分类标识和关联,有效利用文化数据开放共享,就能实现文化资源的综合转化与合理应用,努力开辟文化和旅游发展新赛道。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人们带来全新的视听体验,开创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在上海,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正成为旅游休闲新热点。在河南洛阳,《风起洛阳》VR全感剧场深耕历史文化底蕴,深受游客欢迎。近年来,一大批参与性强、互动度高、体验感好的沉浸式项目创造了文化和旅游产品新形态,赋予了文化和旅游产品新价值。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推进科技与文旅深度融合,不断丰富文旅应用场景。智慧出行、智慧酒店、智慧票务、智慧园区、文旅虚拟数字人等,打通了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全方位满足着游客多元化、智能化、体验化、个性化消费新需求,也极大提高了文化和旅游要素配置率、资源使用率。
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行业人才培养同步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数字技术的广泛使用,客观上需要一批既懂得文化和旅游、又掌握数字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复合型人才;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需要我们在文化艺术和旅游教育领域加强审美、创意、想象等能力培养的同时,也注重人工智能技能和素养的培养。当前,文化和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模式不断涌现,高质量、复合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在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以新的理念开辟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文化和旅游行业培养积累更多高水平高素质高技术人才。
面向未来,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此为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牢牢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意识,勇于担当、善于作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技赋能和人才支撑方面贡献更多力量,就能打造更多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
(作者为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司长)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青海通报三起串通投标犯罪典型案例
- 人民网西宁10月30日电 (记者张莉萍)记者从青海省公安厅获悉,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整治规范工程建设领域招标投标工作的决策部署,全力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平竞争,推动招标投标市场良性互动,省公安厅现通报已办结的3起工程建设领域串通投标犯罪典型案例: 案例一:袁某、李某林等人串通投标案 2020年3月,西宁市公安局东川分局经侦大队破获袁某、李某林等人涉嫌串通投标案。经查,2015年11月,为成功中标黄南州某工程项目,李某林伙同青海某氏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袁某,向政府相关部门及招标人行贿,并借用青海某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5家建筑类公司资质,由袁某安排公司员工分别作为5家建筑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参与项目竞标,采取控制项目投标报价的方式串通投标,最终由青海某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以1200余万元中标项目,中标后袁某公司挂靠在青海某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施工,袁某支付给李某林“好处费”120万元。…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