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本网专稿

国资央企助力青海高质量发展——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让青海绿色发展“风光无限”

马可欣
2023年07月24日09:00 |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小字号

1999年,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正式挂牌成立;2002年,黄河上最大的拉西瓦水电站开工;2001年,中国水电建设的样板工程公伯峡水电站开工……2022年,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特高压外送基地配套电源100万千瓦光伏项目获得全国光伏项目建设领域的首枚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特高外送通道电源点2200兆瓦光伏电站。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供图

扎根西北20余载,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开枝散叶,紧密联系这片广袤沃土上的能源资源,捕风捉水又逐光,深耕勤耘——“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和中国十大储能运营商”之一,连续19年获得“青海省财政支柱企业”称号,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助力青海这片土地持续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歇。

这坚定有力的脚步背后的支撑,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叮咛与嘱托。回首2016年8月23日下午,在青海视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西宁太阳能分公司,他对青海依托日照充足、光热资源富集等优势发展清洁能源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他指出,发展光伏发电产业,要做好规划和布局,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突出规范性和有序性。

遵循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加快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和中国西部、东北部新能源开发,积极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作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水力发电企业,截至目前,黄河公司电力装机投产规模为2843.89万千瓦,其中水力发电总装机容量1154.24万千瓦、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933.64万千瓦、风力发电总装机容量494.01万千瓦。其中,龙羊峡水光互补发电站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海南州光伏园区荣获“最大装机容量的光伏发电园区”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

龙羊峡850兆瓦水光互补光伏电站。韩晋摄

让高原的阳光照进产业里,照进青海的未来里,这是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一步一个脚印的见证。

直到现在,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在青电力总装机已达2642.60万千瓦,占青海省电力总装机的60%,发电量、供电量超过全省的70%和80%。不仅于此,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坚强领导下,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十三五”期间在青完成投资522亿元,促进工业产业进步,为青海经济提速注入新活力。

一直以来,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立足青海“三个最大”的省情定位,聚焦绿色能源产业,提供绿色发展动能——国家电投黄河公司的电子级多晶硅项目,多晶硅产能3300吨/年,国内集成电路硅片企业应用超过7年,已经成为了国内第一家正式向12英寸硅片客户供应原料的企业,打破了中国电子级多晶硅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成为国内集成电路行业认可的电子级多晶硅供应商。

电子级多晶硅项目。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供图

在太阳能电池及组件项目方面,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是行业内最早同时量产P型PERC、N型TOPCon和N型IBC三种高效电池组件的企业。国内第一批将N型TOPCon技术实现量产的企业,国内首家量产IBC电池组件的企业。IBC电池研发效率达25.06%,产品远销瑞士、法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比利时等国家,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在高效光伏电池和组件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依托富光丰水地广的显著优势,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新能源发电占比在逐年上升,可是技术的进步离不开资源的消耗。国家电投黄河公司预先布局,统筹规划,在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其通过构建优良的产业结构以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们形成水风光储一体化协同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打造了多晶硅生产、电池研发制造、光伏电站规划、设计研究、建设管理、安装调试、集中运行、检修维护、大数据分析、组件回收等完整的光伏全产业链,形成绿色能源制造——建设绿色电站——生产清洁能源的绿色循环产业链。”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负责人表示。

除了统筹逐步提高自身发展外,国家电投黄河公司还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累计投入资金2.9亿元,助力青海9县42村的定点帮扶和对口援助,并对口援建贵南县拨付资金6400余万元,惠及贫困地区群众43.4万人次。

下一步,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将以清洁能源及上下游产业项目开发投资为载体,坚持创新驱动,继续加强推动项目开发建设,加快综合智慧能源、清洁能源发展,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作出更大的贡献,助力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在我国要实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总装机12亿千瓦的目标,西北是主战场,青海是重头戏。在发展的浪潮中,国家电投黄河公司似一泻千里的黄河一般,高质助力青海向前迈进。

(责编:杨启红、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