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上半年GDP增长6.8%!稳中更有进,青海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

——写在青海省委第十四届四次全会召开之际

何勇 乔栋
2023年07月21日15:22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小字号

6.8%!

7月19日青海省2023年经济半年报新鲜出炉,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今年上半年,青海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3个百分点。

“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二季度延续恢复态势。”

“绿色发展势头强劲,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今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批示指示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聚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全省经济稳中向好、持续恢复。

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区,从海拔最低的东大门海东,到雪山高耸的玉树,在青海7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各族群众、各行各业,处处焕发生机与活力。看,绿色有机农牧业展链、强链,盐湖产业发轫用力、突破‘卡脖子’,奋力书写担当;听,青海湖面湟鱼奋力一跃溅起了水浪,祁连山下游客人头攒动、纵情山海的欢乐声;闻,西宁夜市的网红餐馆飘出的香气与烟火气……

锚定“四地”建设,前行信心愈发坚定

7月20日,青海省西宁市国际会展中心高朋满座。作为青海每年举办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受瞩目的经贸活动,青洽会已经走过二十多个春秋,成为青海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的缩影和见证。

——万商云集,一场场盛会热闹非凡。

举办国际生态博览会,举办了“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主旨论坛、2023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论坛、电子商务绿色发展大会、科技创新支撑生态文明高地建设论坛及开放日活动,一场场“主场”高规格会议,上半年,奋进青海步履不停。

青洽会一角。

巴塘草原上,天似穹庐,成群牦牛和藏羊分布其间。“我们用3年时间给玉树州畜牧业做了一个“手术”,我们要追求的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和效益。”玉树州农牧科技局局长才仁扎西踌躇满志。

——制定标准、优化品种,有机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地正在加速形成。

巴塘草原掠影。

牦牛逐渐退化,出现了毛色不纯、个头矮小、牛角畸形等特征,牦牛整体质量下降……彼时,作为农畜产品“名片”的牦牛产业一度面临瓶颈。玉树州通过推广优秀畜种串换、举办牦牛艺术节、扶持家庭牧场和生态畜牧合作社的办法,轮牧轮休、保护草场,既增产增收,又保护生态环境。

——强化基础、打造品牌,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日益彰显。

8月的青海,是“醉美”时节。在共和盆地间苍擎广袤中俯拾青唐遗珠,隔山而望,青海湖宛如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这片高原土地。以此为“芯”,门源花海,如同大自然铺在人间的金色巨毯;向西而行,天空之境的梦幻中,在剔透与蓝晕中寻望过去;在翡翠湖,自然矿坑形成了五颜六色的湖泊,水上雅丹,大陆高原上与水面的独特碰撞;在U型公路驰行,体验起伏人生。10年来,青海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旅游业正逐步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龙头之一,全省累计接待游客3.1亿人次,旅游收入3182.12亿元。

门源花海。

7月1日,青海省格尔木市一液态空气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项目储能功率为6万千瓦,储能电量为60万千瓦时,2024年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储能功率最高、储能电量最大的项目。

——科技引领,项目支撑,世界级盐湖产业和清洁能源基地不断扩容。察尔汗盐湖厂区厂房鳞次栉比,盐田绵延数百平方公里,5G+采盐船游弋于盐田间,俨然一幅蔚为壮观、充满活力的现代工业场景。“我们通过对卤水提取深加工,实现对盐湖资源“吃干榨尽”。从最初单一钾肥资源开发,到如今实现钾、钠、镁、锂、氯五大产业集群发展,不断提高生态资源高附加值。”青海盐湖工业股份公司副总裁王盆存介绍。

“稳”字当头,夯实民生福祉

“对青海来讲,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牵动全局的工作,要坚守人民情怀,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受发展基础、发展条件制约,青海实现共同富裕任重道远,必须知重负重、迎难而上,把加快补齐民生短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陈刚说。

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稳促进、以进固稳。青海上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推动经济在“稳”与“进”的良性互动中迈出高质量发展步履。

“注册登陆之后,点开这里就可以查询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信息。你看,还可以从这里看到招聘会的相关信息,用手机了解这些,真的很方便!”在西宁市城北区人民政府行政服务中心一楼就业社保服务大厅2号窗口,工作人员刘雅琦一边帮市民刘长海用他的手机下载“青海人社通” 应用软件(APP)一边介绍软件中的内容。

青海省海东市开展“稳定就业”专项行动。

今年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系列稳就业政策,如实施助企纾困稳岗,推进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推动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增收等,建立统一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稳就业政策效果持续显效。

——上半年,青海省城镇新增就业4.11万人,农牧民劳动力转移就业81.92万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就业率91.8%。

今年,得知村里人开始进行规模化饲草燕麦种植,并且有相关的政策扶持后,黄南州同仁市日秀玛村村民夏吾加果断结束了在外务工的生活,回村入股加入了合作社。“不用外出,可以照顾老人小孩,算下来每天还有150元的收入,一年下来5万多元,要是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咧。”夏吾加兴致勃勃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如今,“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已成为黄乃亥乡日秀玛村振兴乡村经济的新路。

——上半年,青海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7元,同比增长5.3%。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5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65元,增长7.8%。全省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250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457元,增长18.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09元,增长15.6%。

“一碗炒炮仗、5个烤饼。”游客购买的声音此起彼伏。日前,西宁市城西区的市民把唐道夜市作为下班后娱乐休闲的“深夜食堂”,而外地游客则把这里作为来西宁旅游的“打卡点”之一。游客吃着各种美食,喝着冰凉爽口的啤酒和饮料,享受夏日夜晚的凉爽惬意。

西宁夜市。

——上半年,青海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5.79亿元,同比增长12.8%,增速较一季度提高9.2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高20.4个百分点。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415.72亿元,同比增长12.8%;餐饮收入40.07亿元,增长13.2%。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前期受到抑制的服务需求持续释放,接触性、聚集性服务业加快回升。

聚集“新”、厚植“绿”,推进高质量发展

“一旦与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失之交臂,必将错过整整一个时代。我们必须顺应时代潮流,立足青海优势特色,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用好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为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随着生态文明高低、产业‘四地’建设加快推进,水丰、光富、风好、地广的自然禀赋越来越凸显其巨大潜力,昔日的发展劣势,已经成为青海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着力把青海高原资源能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在兼顾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中,青海以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为根本遵循,“进”的空间在拓展,“绿”的底蕴在厚植,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推动智能改造,催生产业新动能。上半年,青海省工业优势产业保持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7%,装备制造业增长84.2%。特色优势产业中,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3倍,多晶硅、单晶硅产量分别增长4.4倍、1.8倍,计算机通信、化学纤维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60.7%和84.3%。

强化基建投资,完善产业链条。4月22日,随着750千伏鱼卡至托素Ⅱ回输电线路的试运行开启,声声清脆的电流声,打破了清晨的寂静……这条输电线路正式投运后,标志着青海西部750千伏电网“8”字形坚强骨干网架全面建成。

技术突破瓶颈,带动循环发展。3000吨金属锂生产线、万吨磷酸铁锂级正极材料和万吨6微米动力锂电铜箔投产……如今,盐湖产业打造的是绿色循环发展的产业集群,资源开发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

农业“源头”发力,助力乡村振兴。初步建成“育繁推一体化”的青海现代种业科技创新模式,油菜杂交育种水平国内领先,“青杂”系列16个油菜品种在全国80%以上春油菜产区推广种植,并辐射到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青杂12号”“青杂15号”被农业部遴选为2022年全国油菜主导品种,青稞、蚕豆等品种选育达到国内先进。

生态湟源打造绿色有机亮丽名片。

满怀信心,奋跃而上。上半年“双过半”,三季度经济增长有望延续上半年回升态势,青海前行的步伐更加坚定。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没有捷径,唯有实干。”也应清醒看到,国际环境复杂严峻、我国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关键期,青海省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还需加力巩固。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苦干实干,就一定能赢得发展主导权,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责编:杨启红、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