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青海频道>>青海要闻

当好“领头雁” 迈步新征程

——记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党支部

王菲菲
2021年07月20日09:10 | 来源:青海日报
小字号

长江源村党支部举行升旗仪式。青海日报记者 王菲菲 摄

  6月28日下午,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7月的长江源村被“幸福”团团包围,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话说村里的“幸福生活”。

  从雪山脚下到城市郊区,从渴望改变到真正改变,从草原的帐篷到整洁的庭院……都凝聚着长江源村党支部不忘初心使命,坚持努力与付出,共同唱响了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了和谐发展新篇章。

  一篇特殊的日记:

  “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参加了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作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获奖代表,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因为我明白,自己代表的是唐古拉山镇扎根在高原的共产党员们,他们在海拔4800米的青藏高原挥洒着青春和汗水,为长江源头生态第一镇的蓬勃发展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段话来自于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扎西达娃的日记,那个难忘的日子深深地刻在了他的心中,也向我们道出了长江源村党支部一路走来的艰辛与不易。

  “其实,前一天晚上我辗转难眠,脑海里总是回忆起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长江源村考察时的情景,让我永远难以忘怀,他的的话语依然在我耳边回响,每当想起这些都会让我倍感振奋。”扎西达娃脑海里浮现的情景,如一个万花筒一般,很多事情到迄今仍记忆犹新。

  在他的日记里,还有一段对山上生活的回忆:“儿时,父辈们在沱沱河过着游牧生活,过去我们住的是帐篷,吃的是糌粑,喝的是河水,照的是羊油灯,生火用的是牛羊粪,交通靠骑马,常年吃不到蔬菜,靠养牲畜维持生计,年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直到2004年,我们生态移民搬迁,来到了格尔木市南郊,形成了现在的长江源村。”

  从北京参加完庆祝建党100周年大会后回到村里,扎西达娃被村民们纷纷围住,让他给大家讲述在北京所看、所听、所闻、所感,并和村民们一同畅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重要讲话的感受,话语间都流露着对党无比感恩的情怀。

  “搬迁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以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世代牧羊人转变为城市居民,生活就业得到全面保障,村民人均收入较刚搬迁时翻了十几倍,到去年末达2.9万元。现在,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从山上到山下后的巨变,以及如今的幸福生活,念在心底最深处的就是中国共产党。现在,国旗和党旗在全村每家每户门头高高飘扬,大家从心底里铭党恩、感党情,真诚感谢党的关怀和厚爱。”扎西达娃的这番话说出了所有长江源村人的心声。

  一句真实的心声:

  “我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

  从沱沱河到格尔木,新生活的“转折点”就此来临。一个带有草原“红色基因”的基层党支部就此生根发芽。基层党支部的建立与创新,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既需要发展的前提与基础,又要实践的推进与探索,二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党支部的工作充满活力与生机。

  作为搬迁下来第一批主动入党的党员,才仁扎队的心中种下了一个梦想,他想着新的村子、新的生活,还有新的信仰。他说:“以前大家在山上都是分散生活,如今可以聚集在一起,就可以将所有的力量都拧在一起,过上真正的新生活。”

  2006年,长江源村党支部正式挂牌成立。从没有正式办公室,当时还“零经验”的基层党支部,到如今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可谓一路艰辛、一路收获。

  2012年,才仁扎队被选举成为长江源村党支部书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阿里书记”。上任后,村党支部主要围绕民族团结、生态保护和基层党建三方面开展工作,他要将他学到的和想到的都付诸于实际工作中,他说:“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是我们工作的基础与重点,为了让村民意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们充分发挥党员联户结对效应和先锋带头作用,带领村民学习了解新政策,我们先从他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开始,每周六和每个月19号,我们都定为村里的环境保护日,自己的家干净了,才会懂得怎么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直到今天,大家依旧保持着这个好习惯。”

  这些年,长江源村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推行以村级治理体系、基层社会治理、民主协商议事、公共文化服务、微权力治理等为内容的“党建+N”五维共治新模式,推进“微权力”治理,加强“三务”公开力度,为推动村级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切实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筑牢了战斗堡垒。

  这里干净整洁的文化广场上、宽敞明亮的藏式客厅里、独具风格的街道上,都曾留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和身影,回响着那些暖心话语,“民生阳光”洒满在长江源村村民的心田。如今,感受村里的发展,对比山上山下,群众说的最多的就是“打心里感谢党的好政策,在新的征程上,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展,长江源村民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

  一段美好的愿景:

  “感恩奋进开创美好的新生活”

  “现在,我们走的是宽阔通畅的柏油路,住的是安全舒适的房子,喝的是清澈甘甜的自来水,用的是洁净方便的天然气,新鲜蔬菜和各种时令水果天天都有,家家都有小轿车。”17年来长江源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根本性改变。

  为实现长江源生态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发展目标,长江源村党支部结合本村实际,借“特色小镇”建设之机,创新构建后续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出集生态保护、观光体验、绿色畜牧业、民族文化为一体的高原特色旅游产业,进一步推动长江源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村民实现高品质生活。

  “我们要结合长江源村的优势,发挥出村民所长,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业、文化产业,鼓励和带动牧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截至目前已实施完成长江源村物流仓储、长江源村大型停车场、沱沱河停车场、藏家民俗传承基地、村史馆、基础设施等项目。”唐古拉山镇镇长白玛多杰说。

  为确保形成山上禁牧保护生态,山下创业融入城市新生活的双赢的新发展格局,长江源村党支部创新推出以“党支部+合作社+牧户”为主要内容的产业服务型党组织发展方式,以长江源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技术服务合作社为支撑,以党员户和牧户为主体,引导牧民转变观念,改变传统思想,转变目前的生产生活方式,让牧民群众养成学技能、用科技的好习惯,真正带动牧民群众富起来。

  “打好农牧品牌,将牛羊肉和奶制品发展成产业链,打开沿海城市的销路,这是我们为发展村集体经济,结合村上的实际情况,列出的主要发展项目,今年我们先计划在沱沱河建设集体牧场,目前已和唐古拉山镇的其他6个村子达成合作意向,预计收购100多头母牛和1000多只羊。”扎西达娃说。

  推进乡村振兴,光靠党员还不够,还需全体村民的积极参与配合。现在,群众有什么话都愿意给党员干部说,有什么事都喜欢往村委会跑,党员干部说的话群众愿意听,愿意跟着干,党群关系越来越融洽,村“两委”班子的凝聚力、引领力进一步增强。

  如今,大步踏上新征程,长江源村党支部更加鞭策自己当好村民的“领头雁”,牢记初心使命,带领群众谋划新产业新发展,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中再上新台阶。

(责编:杨启红、刘沛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