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玉村里好风光

2021年01月28日12:02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青海省黄南州尖扎县尖扎滩乡来玉村即将迎来在黄河岸边新家园的第三个春节,家家户户正忙得不亦乐乎,置办年货、大扫除、煮肉蒸馍......

1月26日,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员工、来玉村第一书记李玉栋一大早就出门工作了,看到进进出出“忙年”的光景,他脸上堆起了喜悦。

曾经的来玉村地处海拔3000米以上的大山深处,村民主要靠种植青稞、放牧为生,全村79户325人,贫困户达34户126人。

“恶劣的条件、单薄的产业,就如同一把锁子一般,锁住了大家伙儿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回想起三年多前,李玉栋非常感慨。

尖扎滩乡来玉村村民住上了新房子 王星宇 摄

怎么办?搬离大山,另寻出路!

乘着青海省易地扶贫搬迁的东风,在李玉栋和村两委的积极努力下,以“帮扶+自筹”模式实施来玉新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并于2018年5月正式在黄河岸边启动。

2019年1月7日,对来玉村民而言是个喜庆的日子。这一天,新村房屋主体工程全部完工,村民们分批次搬迁入住新居,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搬”只是第一步,让搬迁群众就业稳定、生活稳定,脱贫致富,这才算完成了任务。李玉栋说易地扶贫搬迁的“下篇文章”尤其要做好。

新家园位于黄河岸边,风景优美、交通便利。搬迁初期,村民在老村耕种放牧、去果洛州挖虫草,村两委还鼓励有能力的村民就近到尖扎县城打工增加收入。考虑到村里34户贫困户,情况特殊不便外出务工,村里提供了公益性岗位,让每人每月增收800-1800元。

要想彻底脱贫致富,光靠务工还不行,得发展“产业”!

来玉村依托新村背靠黄河的地理优势,积极探索扶贫易地搬迁与乡村振兴战略、新能源利用、文化旅游业相结合的新路子,形成了民宿、旅游、光伏、采摘、服装加工“多业共生、多轮驱动”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2019年11月,来玉村通过省级验收实现全村脱贫,人均可支配年收入由2015年的2000元,提升至2020年的10000元左右。

来玉村99户村民家屋顶上装了户用光伏板 赵文祥 摄

如今,在来玉新村,一排排整齐的藏式房屋错落有致,家家户户的屋顶上一块块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来玉村村口第一家住的是村民格洛,宽敞的院内是基本装修完毕的农家乐,独具藏式风情的装修别有一番风味,格洛正和家人里里外外地打扫卫生,一派喜气洋洋。

“要干干净净、亮亮堂堂地迎新春嘞。节后把农家乐剩下的收尾工作干完,就等夏天正式开业啦。”格洛说。

搬下山后,格洛当起了村里的河管员,每月有800元的稳定收入,加上在尖扎县城打工,一个月又能多个2000-3000元。村里的旅游项目开建后,让格洛看到了新出路,和家人商量着,翻过年不再外出打工了。

目前,来玉村旅游项目已初具规模,垂钓区、烧烤区、果品采摘区、来玉湾沙滩乐园基本建成,剩余工程预计今年7月底完工。再加上年初,各家各户的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每年还可以户均增收4200元以上。“这又是一笔稳定的收入。”李玉栋边走边介绍。

在来玉村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村缝纫技能培训班机器声此起彼伏,数十名妇女正娴熟地加工枕套。

“李书记来啦,马上要过年了,给家里的娃娃做了件新衣服,您看看怎么样?”看到李玉栋进来,村民穷日吉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手艺真是越来越好了呀!”李玉栋笑着说。

第一书记李玉栋查看妇女缝纫手艺 王星宇 摄

穷日吉年近五十,文化程度不高,平时就在家带带孙子、做做家务,没有什么经济收入。自从村里注册了制衣公司、开办了缝纫技能培训,穷日吉的日子便有了奔头。

“参加了半年多的缝纫技能培训,以后就可以在厂里打工,平时还能顾家。”穷日吉言语里满是喜悦。

第一书记李玉栋走访宣讲乡村振兴相关政策 王星宇 摄

“如今,来玉村里没有闲人,大家脱贫后还要奔小康的劲头都很足。”李玉栋说,穷日吉和格洛的生活变化在村里不是个例,每一户村民都是脱贫攻坚的受益者。

看着一户户藏式新居和远处的青山绿水,李玉栋的眼前浮现出村民的欢喜和期盼,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开门是店,关门是家,背靠山水美景,生活富足安康”的美好图景。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他坚信,只要积极推进产业发展,不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一定能让乡亲们过上更加富足幸福的生活。(来源:国网青海黄化供电公司 王星宇、王宏霞)

(责编:杨启红、甘海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