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下”能“上”, 青海农村消费有点“火”

谭 梅

2021年01月27日09:49  来源:青海日报
 

民和县电商产业园内,既能“买进”也能“卖出”的物流分散中心,拉近了城市与农村间的距离。 青海日报记者 谭梅 摄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被逐步唤醒,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活跃,为我省消费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而电子商务的发展,更使农村消费风起云涌,统筹城乡、覆盖全省的电商快递协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既能“买进”也能“卖出”,革新了农村消费模式,充实农村百姓的腰包。

本报记者 谭 梅

农村消费是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我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以及农村消费补贴、消费扶贫、新农村建设等相关政策的实施,农村消费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据青海省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我省乡村户籍人口346.36万人,占58.80%。2020年前三季度,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00元,增长6.1%,增幅比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3.0和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长3.2%。农村消费稳步上升,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发展潜能和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下乡”

带热农村消费市场

临近春节,农民家里又添置了哪些新东西,年货置备得怎么样了,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来到了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李家村。

“加装了土暖气,还装上智能热水器,花了不到1万块钱,进了家门就暖暖和和!”村民李长发笑盈盈地对记者说。

“客厅有片式暖气,卧室装了挂式暖气。前几天,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锅炉一烧,每个房间都暖暖的,过冬不遭罪。”细数这些年添置的大件,李长发打开话匣子,电视从“大疙瘩”变成大屏幕,洗衣机升级成全自动,家里还买了电动车、小汽车……

消费升级同样发生在海东市乐都区李家乡山庄村。“现在住进了七里店安置区的楼房,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等家用电器已经成了‘标配’,全村小汽车有几十辆。这些年生活上的变化看在眼里,感受在身上。”山庄村村民李守存说。

农村消费热情为何高涨?

口袋越来越鼓,农民敢消费。“这些年收入高了,买东西底气足了,日子越过越好。”李长发通过自家农产品的外销和牛羊养殖让一家人的年收入翻了一番。

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民潜在的消费需求被逐步唤醒,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活跃,为我省消费增长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能。在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杜青华看来,一方面,农村消费水平提升,城乡消费更加平衡,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扩容;另一方面,农村市场上许多在城市市场趋于饱和的消费品消费潜力依旧很大。

当然,深挖消费潜力的最有效途径莫过于各项消费优惠政策的落地。2020年以来,我省围绕消费新需求,对标高品质生活,举办“青海电商商品年货节”“青海商品网上大集”“享网购”等活动,持续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和优质服务有效供给,推动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重点消费的“下乡热”。同时,推进品牌连锁便利店发展,稳当生活、青清海等一批本土便利店,通过线上线下业务融合实现蓬勃发展,成为提升消费品质和服务民生的重要载体。首次发放电子消费券,拉动消费3272.33万元,杠杆率为1:6.75。

2020年,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对淘汰旧家电家具并购买绿色智能家电、环保家具给予补贴,我省也出台了相关政策,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等商品均参与补贴,促进农村家电更新换代。

“上网”

革新农村消费模式

手机上网“买买买”,一根网线改变了我省海东地区绝大多数乡村消费模式,从过去交通不便,农产品出不去,消费品进不来,到如今村民动动手指,就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

上网购物,快递“下乡”热度不减,成为2020年农村消费又一景。

“现在,出了家门口就是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可以网购,各种日用品可以随时买,开春用的农资用品都可以网上下单,这一段时间很多人家的年货都是从网上买了,真是太方便了。”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东沟乡昝扎村一家小商店里,店主李永龙忙得不可开交,来这里办理缴费业务、上网淘宝的村民络绎不绝。

村民们直言,网购比线下购物更方便,商品的选择余地大,可以买到很多之前不知道的商品,提高了生活质量,产品质量和售后也大都有保障。

农村网购的盛行,让农村物流有了更大需求,有需求则有市场。记者了解到,我省以快递进村、邮快合作试点为契机,大力推广邮快合作、快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驻村设点等6种模式。

以民和为例,民和县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已整合邮政、圆通、顺丰,韵达、申通等6家快递企业,进一步畅通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毛细血管”,实现快递集中配送进村。打通了农村末端“最后一公里”,使农村百姓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寄递服务。

而据记者从青海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处了解到:截至目前,青海省快递分支机构437个,末端网点750个;全省快递服务县级覆盖率达100%,乡镇快递服务覆盖率91.5%;建制村快递服务覆盖率60.46%;统筹城乡、覆盖全省的电商快递协同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同时,借着“上网”,不少村民也搞起电商,“网红”农产品、乡村直播员,一时间,“买进”也“卖出”,农村消费市场风起云涌。

两个月前,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藏族乡的土豆成为了当地直播畅销农产品,正值采挖期的新鲜土豆,每天大约有230多吨左右从化隆县的田间地头直达甘肃、云南、陕西等地市民的餐桌。“通过电商渠道,比在自家门前的销路要宽广许多,带来了商机!”尝到了电商甜头后的村民们高兴地合不拢嘴。

而通过电商“卖土豆”只是海东市电商进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走在河湟大地上,手机已经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数据正在成为新农资。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网络销售故事,以信息流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政策流,聚集流通的繁荣局面正在河湟大地上生动演绎。

除了牛羊肉,民和马铃薯、蜂蜜、马营陈醋、苹果、中藏药等20余种农特产品已经通过这根“进村”的网线将触角伸向四面八方,通过网络渠道走向省外市场,实现品牌化、标准化、电商化,革新了农村消费模式,充实农村百姓的腰包。

而一根网线的背后,是一个个“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双向流通渠道的建设和打通。据民和县电商服务中心主任甘万旺介绍,目前民和县已建成1个县级电商服务中心;22个乡镇电商服务站,乡镇电商覆盖率达100%;125个村级电商服务点,行政村电商覆盖率达40%,电商中心入驻电商企业、快递公司已达22家,“工业品下乡”完成90万单、1.2亿元;“农产品进城”完成31万单、4100万元。

而立足我省东大门农村消费市场,看我省各地电商“进村”发展,在帮助实现更多特色农产品上行销售的同时,也帮助我省广大农村牧区群众增加收入。

数据显示:当前全省41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序列;2020年又有3个县列入新一轮示范范围。通过电商进农村项目实施,为贫困地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及农户产品在品牌培育、电商孵化、就业创业等方面赋能,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7.9亿元、农畜产品上行额4亿元。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