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苦指数”换“幸福指数”

——记共和县倒淌河镇党委书记南加才让

洪玉杰

2021年01月23日09:45  来源:青海日报
 

南加才让入户走访建档立卡贫困户。青海日报记者 洪玉杰 摄

  天下江河皆东去,唯有此水向西流。

  享有盛誉的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倒淌河镇是进入青南牧区和西藏的交通要冲,但由于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均衡发展难,形成错综复杂、环环相扣的“贫中之贫,坚中之坚”。

  但有这样一个人,以“党建引领脱贫攻坚”为核心,以“推动发展产业扶贫”为关键,以“实现全镇脱贫和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实现倒淌河镇479户1536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了群众的“幸福指数”。

  他就是共和县倒淌河镇党委书记南加才让。

  倒淌河镇是一个牧业大镇,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低。2015年精准识别中,9个行政村识别认定3个贫困村,4053户13833人的总人口中有440户1291名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11.4%。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南加才让所有的生活轨迹都跟贫困户面广量大、农牧产业结构单一、缺乏高效持续增收的困难和挑战联系在一起。

  一头扎进村里,走访农牧民,了解全镇的实情,征求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意见和建议,与镇党政班子成员共同钻研精准扶贫政策,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根据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分别制定适合各村的脱贫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脱贫攻坚战是一场艰苦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南加才让以自身丰富的基层社会经验、领导班子的团结一致,确定了“因地制宜培育扶贫产业、因村施策发展特色产业、典型引路壮大集体经济”的扶贫思路 ,带领党员群众决心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促发展,产业兴旺聚民心”的产业扶贫新路子。

  积极向共和县委、县政府汇报,多次与青海湖景区管理局等有关部门协调,争取省级乡村旅游扶贫、民族地区发展的项目……南加才让从未停止过脚步。如今,在他的积极努力协调、奔走下,东卫村土地审查审批、建设规划、环保等手续加急办理中,投资1500.12万元、建筑面积4272平方米的东卫村扶贫产业楼拔地而起,于2020年4月签订对外承包经营协议,收益金每年75万元。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南加才让转变“抓扶贫就是给资金”的观念,瞄准致贫根源,更加注重源头治贫,坚持走“造血式”“开发式”扶贫的路子,紧紧围绕生态畜牧业发展,积极与州县农牧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752.28万元打造了藏羊产业优势高效养殖科研示范基地,组建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展厅、有机肥加工点、藏羊肉初加工点、活畜交易市场等,积极引进藏系羊,加强畜种改良,转变养殖方式,实现高效养殖,预计每年出栏4400余只,收益达650万元,从根源上解决长远生计和持续发展。

  南加才让坚持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全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当中,一批民生设施相继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群众出行就医等方面的难题,满足群众的新期盼。如今,当我们再次走进倒淌河镇,鳞次栉比的城区楼房,多功能布局的集贸市场,高挑的路灯,笔直的马路,忙得热火朝天的产业园,以及个个都带有传奇色彩的脱贫故事,不断传导出草原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

  农牧民群众出行、用水、用电等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切实改善,出行办事越来越方便、业余生活越来越丰富。通过上下联动,亲力亲为,倒淌河镇按期完成了3个贫困村脱贫退出、479户1536人贫困人口脱贫摘帽任务,贫困发生率由11.4%下降到0%,并打造出了一批村级专业合作社、藏羊高效养殖基地和旅游扶贫产业。

  如果说,倒淌河镇的脱贫攻坚工作是一列火车,那么以南加才让为代表的镇党委政府的党建工作就是“火车头”,产业扶贫就是它的“双引擎”,行业扶贫则是它的“车轮”。如今,这列火车承载着479户1536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梦想,疾驰在决胜全面小康之路上,带动着一个区域的全面发展。

(责编:杨启红、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