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盛开“幸福花”

——武警青海总队积极参与驻地脱贫攻坚战记事

张远奋 南 灏

2020年12月28日09:46  来源:青海日报
 

  小寺村湖羊繁育基地,几名村民拌饲料、清羊粪,忙得不亦乐乎;俄日村有机肥加工厂办公室,几名村干部与购买商愉快地洽谈着;互助县“春蕾希望小学”操场上,几名拿到助学金的孩子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近年来,武警青海总队深入贯彻习主席全力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的号令,携手武警北京总队与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甘子河乡俄日村、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景阳镇小寺村结为帮扶村,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条“生命线”持续发力,同时深入开展党建扶贫、思想扶贫、教育扶贫、技术扶贫、医疗扶贫等精准扶贫工作,在广袤的青海大地上结出了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

  有机肥加工厂、生态鸡养殖场拔地而起,草原深处趟出“致富路”——

  俄日村涌现回乡潮

  1958年,甘子河乡的农牧民为支持“两弹一星”的研制,举家搬迁,离开了世辈生活的草原,为国家的国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绝不能让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乡亲们受穷!”2017年初,总队党委三次派出工作组对几个贫困村进行考察调研,最终确定与俄日村结为帮扶村。

  今年7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原计划5月就进场的7000只土鸡苗被搁浅,经过几番周折高原散养生态养鸡场迎来今年的第一批生态土鸡。一大早,总队政治工作部主任王昌伟就带着扶贫工作组几名成员驱车赶往。

  一见面,海星书记就紧紧握住王主任的手,激动地说:“最可爱的人帮我们村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来到养鸡场,一排排鸡舍干净整齐,一张张笑脸如沐春风,村民们拖家带口、扶老携幼,不约而同赶到养鸡场迎接他们的武警朋友。放眼望去,人群中,比之前多了一些年轻陌生的面孔。

  “这不,这几年村里发展了实体经济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很多都回来了。”海星书记高兴地介绍说:“等今年有机肥厂的第二批加工设备投入使用后,我估摸着能解决全村壮劳力的工作问题,兴许还能吸纳一些附近村子的村民呢!”

  海星书记提到有机肥加工厂是总队的帮扶项目,去年7月开始投产,目前正在堆积发酵原料中,今年预计年产2万吨,是比养鸡场更赚钱的一个项目,这两个项目将惠及村上76个贫困户,可使每个贫困户年净增收入1万余元。

  俄日村的贫困户中大多是文盲或半文盲,观念比较陈旧、眼界不够开阔,刚开始的时候对给钱给物的扶贫方式很乐于接受,可对于“造血”“扶智”的措施不是很理解,做好转变思维观念方面的工作没少让工作组费心思。

  “致富路上,一户都不能少!”王昌伟了解情况后,要求无论如何也要把群众工作做通。恰巧总队“文艺下乡”小分队要赴俄日村慰问演出,领队的新闻文化工作站干事张津梁出了个好主意。

  “习主席,关心咱,抓扶贫,暖心窝”“让我们军民手牵手、心连心,共同致富奔小康”“转变脑筋广谋路,咱们不富谁能富”……一首首歌曲、一段段快板、一个个小品幽默风趣接地气,把党中央、习主席扶贫开发决策部署、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和武警部队爱民助民举措融进其中,演出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如今,随着草原散养生态养鸡场的日益增收,有机肥加工厂的规模扩大,俄日村越来越多外出务工挣钱的壮实劳动力逐渐回流……

  扩建羊舍,引入智能科技养殖技术,农耕村庄找到“摇钱树”——

  小寺村收入节节高

  与俄日村不同的是,小寺村属于半浅半脑地区。援建前,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靠种植油菜、小麦、蚕豆、马铃薯等农作物,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吃低保的占到了10%,基本上算是过着靠天吃饭的生活。

  “2016年总队援建村里的湖羊种羊繁育基地建成后,经过3年的养殖经营,已由最初的400只种羊,培育发展到舍区2000多只的基本存量,销售达4批次,集约化生产销售已然形成规模,今年毛利润可达70余万元,繁育基地发展势头良好。”小寺村党支部书记陈连德得知武警官兵又要为村里扩建2座彩钢结构羊舍,建设草料棚、洗羊池,引入智能科技养殖技术,还要修建羊肉深加工流水线,更是喜上眉梢:“有了你们的持续帮扶,我们村的日子肯定是蒸蒸日上!”

  艳阳高照,万里无云,难得的一个好天气,村民们悠闲地享受着午后阳光。“我家姑娘考上大学啦!”“我家住上新房了!”“我家小卖部生意越来越红火!”……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

  人群中,村民陈有财眼眶湿润了,他家是这场脱贫攻坚战中彻底翻身的典型代表。几年前,身为五口之家顶梁柱的他是全家人的希望所在,可是偏偏年迈的父亲不幸罹患疾病,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这让他一时间慌了神,昂贵的医药费和儿女读书的学费打破了多年来家庭平静祥和的日子。

  父亲患病需要有人照顾,陈有财不能到外地务工赚钱,他和妻子只能靠在家务农、打零工的收入维持生活,辛勤付出年收入也不足3000元。

  就在陈有财家被贫困深深拖入泥潭的时候,扶贫政策就像一股暖流融化了他。2016年,湖羊养殖合作社成立,给陈有财家带来了福音,收入有了大幅度增加,日子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定。

  不过,陈有财并没有就此止步。2018年,总队依托地方职业学校开展餐饮业、畜牧养殖、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本来就有在外地打工经验的他,经过培训很快学到了畜产品加工技术。

  去年夏天,陈有财的畜产品加工作坊开始运营,由于加工技术好、干净卫生、防疫严格、价格优惠,生意一直不错。

  脱贫致富后他更懂得知恩、感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尽自己的努力,不断扩大畜产品加工规模,带大家共同致富。”陈有财的话语真诚而坚定。

  拓宽渠道、多点发力、遍地开花,雪域高原吹响“集结号”——

  多方位扶贫结硕果

  “虽然青海地广人稀,但我们武警官兵基本上是遍布全省,所以我们的扶贫工作要广撒网、多捞鱼,遍地开花结硕果!”该总队积极拓展思维、多方位开展工作。

  李金金家是互助县松多藏族乡麻洞村的贫困户。父母早先长期在外打工,家中生活很拮据。后来,因为一次突然变故,她只能跟随年迈多病的奶奶一起生活。

  在2014年总队组织的“大手拉小手”助学活动中,海东支队干事朱涵涵和李金金结成了“1+1”帮扶对子。六年时间下来,她们的感情日益深厚。官兵的善举在小金金的心里播下了善良、坚强和美好,为她能够健康成长铺平了道路。

  在青海偏远山区,像李金金这样在贫困中奋力拼搏的孩子不在少数。多年来,总队始终致力于改变这些贫困儿童受教育难的现状,先后援建15所爱民小学,捐款170多万资助700多名贫困学生、23名玉树地震孤儿,给予越来越多的孩子物质资助和人文关怀。

  “山高挡不住,路远腿更勤,金珠玛米走到哪里,就把党的关怀带到哪里!”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次仁旺堆动情地说道。

  次仁旺堆本来是个健硕的藏族汉子,夫妻二人生养了3个子女。他曾外出务工攒出些家底,前几年回乡养了一些牛羊,正当家庭经济蒸蒸日上之际,他患上腰椎间盘突出,一年多卧床不起。顶梁柱一塌,没办法种地打工了,全家陷入困境。

  当务之急就是要治病。黄南支队政委张守国知道情况后,先将次仁旺堆送到州医院进行免费体检,然后又联系总队医院,依托定期组织的“医疗服务下乡”活动,请专家进行详细检查,制定治疗计划。

  “党建与扶贫要同频共振。”这是海西支队政委史胜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去年初,支队帮助都兰县联合村党支部建设了规范化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实现了“干部办公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议事有平台”。

  此外,他们还通过军地党支部联建共创,帮助村支部规范了议事程序,建立起了一套完善自身建设措施、一套规范的组织生活程序、一套组织生活登记、一个党支部会议室、一个党务政务公开栏。

  “你们的扶贫工作走在了前列!”军委工作组实地考察总队的扶贫成果,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