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东:城市“脉络”的现代化蝶变

2020年11月29日09:29  来源:青海日报
 

工作人员运用指挥平台对管廊进行实时监控和远程操作。通讯员 康玺玉 摄

日常巡检管廊。

  走在海东市平安区平安大道宽阔马路上,路边的电线杆和其他线缆都不见踪影,它们去哪里了呢?

  中建五局海东管廊项目公司总经理李名伟揭开谜底:走入马路北侧的一座控制室,从一段狭长的楼梯向下,便发现别有洞天。这里,就是用于集中敷设各种市政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被比作城市的“经络”与“血脉”。

  海东市的这条地下“大动脉”,是青海率先开工建设的地下综合管廊。自2016年7月以来,海东市已开工管廊总长度为56.42公里,共计25条。其中,乐都区完成文教路、团结路、滨河北路、庆乐街、引胜路、南凉街18条管廊主体建设共27.93公里,完成投资16.52亿元;平安区完成平安大道、空港北路、南环路等7条管廊主体建设共17.7公里,完成投资9.83亿元。截至目前,平安区地下管廊工程全部完工,地面部分工程即将完成收尾,乐都区的工程也即将完工。

  地下,各种管线互不干扰、整洁有序;地上,没有了蜘蛛网式的线缆,马路也不用“开膛破肚”,既科学合理也让海东市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升。

  “城区分散”怎么建?

  核心覆盖新旧闭环连通

  这项巨大的工程,其意义,可谓“功在当代、利于千秋。”

  以往,城市地下各类管线情况复杂,一旦遇到管线需要维修迁改,道路就得反复开挖,既浪费钱也影响通行。有了综合管廊,管线维护能在地下“静悄悄”地完成。与直埋相比,管线入廊后避免了与土壤和地下水的接触,平均寿命从25年增加到50年,或可达到百年。

  不仅如此,建设地下管廊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节约利器”。管线在管廊中立体式布置,减少了以往对道路以下及两侧的占用,在寸土寸金的市区节省了大把预算。

  “综合管廊的建设运营一方面有效利用了道路下的空间,节约城市用地,可有效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强化基础设施带来了城市环境的优化和城市形象的改善。为商业、地产的入驻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海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睿说。

  据刘睿介绍,海东地下综合管廊建成后,覆盖海东市乐都区、平安区中心城区的管网基础设施,将原有各种市政管线纳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后, 各工程管线布置紧凑合理,极大地节省了地下空间资源,其中平安区平安大道、南环路、空港北路等合计7条,共计20.01公里,投资10.88亿元;乐都区文教路、滨河北路、南凉街、祥瑞街、团结路等合计18条,共计36.41公里,投资23.2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乐都区建设的全长3200米滨河北路管廊,它分为上下两舱,上部为综合舱,下部为污水舱,针对滨河北路靠近黄河一级支流湟水河的地理特点而建造,既能解决污水私排至湟水河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污染,也能大幅降低城市污水管网压力,提高城市抗洪排水能力。

  “集体宿舍”怎么管?

  运维平台实现智能管理

  记者走进平安大道综合管廊控制中心,探访它的“庐山真面目”时发现,这里就像是地下隧道。据工作人员介绍,即使地表温度达到30℃,地下管廊的廊道里仍凉气袭人,近4米的管廊如一个时光隧道,在灯光下向两侧延伸,管廊高3米左右,两侧墙面上布设了密密麻麻的支架,支架间空余的地方有2米左右,小型车辆可在其中通行。

  “地下管廊分为水信舱、燃气舱和电力电缆舱。各类市政管线分门别类,在这个‘集体宿舍’里统一管理,更加安全;检修时,人可以在里面自如走动,哪里有问题,直接从检修口下到管廊,走到检修点即可。”李名伟说。

  最关键的是,管廊内管线的检修维护,不再仅靠人力或是出现问题才能被察觉,而是智能化管理。

  李名伟解释说,地下综合管廊的中央控制室安装了先进的感应设备和监控设备,可对管廊内温度、自来水管网内的压力、地面积水等进行24小时监测,全天候高清监控管廊运行情况,数据全部传到总控制室内,工人能在第一时间处置突发事件,管线问题还可通过管廊内的摄像头查找到“病灶”。

  在建设中,中建五局始终坚持文明、环保的施工原则,在工程现场设置围挡,对裸露土层、地面进行全网纱覆盖。在各廊段现场设置PM2.5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并配备降尘雾炮喷淋系统,及时洒水降尘,全程实现“绿色作业”。

  “攻坚难关”怎么破?

  政企合力共克建设难题

  海东市地处青海省东部,受地理位置影响,城市呈东西走向狭长地带分布,项目工作面整体受限,而管廊覆盖的老城区,不但人流车流量大,而且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管廊下穿202省道、占湟水河、占109国道……施工手续办理难,协调解释工作多。

  在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海东市管廊办、中建五局海东管廊项目公司推动形成“双会”制度,在严抓现场管控的同时,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击破各个难题,大步推进项目建设。

  海东市管廊办、中建五局海东管廊项目公司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将目标分解至月度,与项目部一起制定考核办法和三级管控节点并严格实施;同时采用分段分项发开工令的方式,规避工期风险,保障项目进度如期达成。

  时间的指针回拨到2015年。海东市根据“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已在青海省率先建成16.79公里综合管廊,完成投资5.75亿元。2016年4月,经过激烈角逐,海东市成功跻身国家第二批财政支持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该项目在2016至2018年建设地下管廊共56.42公里,总投资34.13亿元。

  2019年,国家住建部、财政部绩效评价专家组一行来海东市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项目建设情况开展绩效考核评估时,对海东市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建设进度、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予以充分肯定,指出该市是全国少有的管廊区域成网、覆盖现有城区的城市,项目发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目共睹。

  李名伟自豪地表示,自项目开工起,一直保持周周有检查、全年零事故的良好状态,多次被评为 “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青海省级建筑施工安全标准化示范工地”等荣誉称号。

  如果说这项城市地下综合管网工程是一座城市的血脉,那么海东对于地下管廊系统的规划,则昭示了城市发展的雄心——海东市的目标是:在不久的未来,率先在全国实现“城市管廊化”,以这项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大幅提升城市功能水平与市容市貌格局。

  在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初步形成以“五个示范省”为载体,“四种经济形态”为引领的经济转型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海东市积极探索城镇高质量发展之路,为我省全面启动高原美丽城镇示范省建设,呈现出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高原美丽城镇建设经验雏形。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