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只为更美丽的祁连山

2020年11月19日10:32  来源:青海日报
 

生态管护员给种的树苗喷洒营养液。通讯员 张红供图

  每天30000步的巡护路程、8小时的巡护时间、330多公顷的管护区域,这就是一名生态管护员的工作常态。

  “以前我是一个放羊娃,现在转变身份成为了一名生态管护员,我的责任就是保护好这里的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扎麻什乡的生态管护员周曲才郎说。

  从扎麻什乡沿着黑河峡谷继续向前走25公里,便来到了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管护站。

  映入眼帘的是一幢二层别墅式的建筑,黄色的木板,青色的石砖,硕大的玻璃窗,颇有气派。

  室内,温暖如春。一楼是值班室和一间大会议室,二楼是办公室和一间大的健身房,里面有乒乓球桌、沙袋、哑铃、多功能健身器、自行车。

  “这幢房子是2019年新建的,里面的各种运动器材和办公用品也是新配的。”祁连山国家公园油葫芦管护站站长德康介绍,新建成的管护站已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社会参与的综合平台和服务站点,为群众参与国家公园科研监测、生态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服务保障。

  在油葫芦管护站,31名生态管护员管护着2.8万公顷的草山、林地、湖泊等自然生态系统,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发展、生态优先理念,用默默守护换来了自然之绿、生态之绿。

  今年61岁的李德贞是管护站年龄最大的管护员。虽然如此,他也坚持经常和年轻的同事们巡山。“这是我们的工作,必须尽心尽力地完成。虽然辛苦但是看着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巡山过程中发现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们就很开心,也感觉不到辛苦了。”李德贞笑着说。

  像周曲才郎、李德贞这样的生态管护员在祁连县共有1686名,他们每个月按照规定至少要巡山22天。不管酷暑还是严寒,无论刮风还是下雨,无论是高耸入云的高山还是流水湍急的河流,只要是在巡护的区域内,他们的身影就会出现,他们用脚步丈量着越来越好的生态环境。

  饿了,吃点干馍馍;渴了,喝点山泉水。这就是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守山人”,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和付出,祁连山的生态也变得越来越好。

  “随着管护站建设的标准化、正规化,管护员的巡护设备也逐渐专业化,管护员的责任心也越来越强。通过这几年的管护,林区的生态恢复效果明显,尤其是近几年成群的岩羊出现的越来越频繁,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不断扩大,尤其是观察到了雪豹、猞猁、豹猫、荒漠猫、兔狲等珍稀野生动物。”德康说。

  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开展以来,祁连县依托18个生态管护站,将生态管护员转化为网格管理员,对森林草原资源进行巡护。全县祁连山国家公园范围内15.6573万公顷国家级重点公益林、5.1813万公顷天然林和119.5万公顷天然草原得到有效管护,真正做到了山有人看、林有人护、火有人防、环境有人监督。

  更加可喜的是,祁连山国家公园海北片区开展雪豹监测活动以来,在门源、祁连的多个管护站都监测到了雪豹影像。其中在门源回族自治县老虎沟管护站首次拍摄到罕见的5只雪豹同框的画面,说明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健康,食物链完整。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