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社区“绣”出来

2020年10月19日09:47  来源:青海日报
 

社区志愿者在青海湖广场上宣传政策。

服务到家成为社区工作的常态。

社区办事大厅内,工作人员正在热情服务。

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娘吉加到群众家中了解情况。青海日报记者 黄灵燕 摄

  今年过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恰卜恰镇城中社区明瑞花园的马生军去了趟厦门,回家后隔离的那段时间,社区工作人员成了马生军一家与外界沟通的桥梁,每天询问体温、身体状况,帮着采买生活物品。

  接到返岗通知,大年初四,社区工作人员盖玛措就和同事回到了岗位上。张贴居民健康防护指引,在小区出入口值守,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和政策……一忙就是二三十天。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

  “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作为社区工作者,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对于这份工作,有17年工作经验的恰卜恰镇城中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谢小娟感触颇深,“要将精细管理落实到每一个社区、每一户居民,让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点线面,服务居民精细化

  恰卜恰镇城中社区是名副其实的“城中”社区。辖区内老旧小区多、商铺多、个体户多、流动人口多。特别是最近几年,进城定居的农牧民人数不断增加,整个社区有居民2700多户7000余人。社区“服务什么、如何服务”成为摆在11名工作人员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6年1月,社区更换了办公地点。跟以前相比,居民办事路程远了一些,有的人一进门少不了发些牢骚。”出现这一问题后,谢小娟和同事开始琢磨起来,“外出观摩时学习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照搬照抄显然不切实际,得走一条适合我们城中社区的路子来。”

  半年后,社区在居民比较集中的棚户六区设置了工作服务站,每周安排两天时间让工作人员轮流上班,为附近居民提供服务。有时碰到一些行动不便的居民,工作人员就主动上门。

  “慢慢地,我们发现这种形式对于那些行动不便、年老体弱和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来说是极其方便的。于是我们就以此为突破口,组成‘流动服务窗口’,走进特殊群体家中,为他们宣传居民医保、养老等惠民政策,收集个人资料,建立健全社区内医保、养老等各类数据台账,真正做到特殊居民服务到‘点’。”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娘吉加介绍说。

  今年47岁的陈玉芳家住舒裕家园2号楼,对于腿部有残疾的她来说,跟社区的关系并不是逢年过节来慰问那么简单。平日里遇到什么事情需要办理,她只需跟社区的民政干事张旭联系,小事微信大事上门,方便快捷。

  特殊居民的服务问题得以解决后,社区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以“居民期望什么,我们尽力解决什么”为目标,提出重点居民服务到“线”、全员居民服务到“面”,通过“点、线、面”结合的服务模式,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针对长期外出务工的居民和长期在外、不能按时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居民通过建立微信群等方式,发布社区动态、组织生活等信息,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和掌握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相关政策;针对贫困居民,有效结合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工作,开展走访慰问,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谢小娟告诉记者,社区还在化解矛盾纠纷、拓宽就业渠道、美化社区环境等方面下功夫,有效将服务工作覆盖全社区。

  “这套廉租房,每个月的租金只有150元,倘若没有社区的帮忙申请,同等面积的房子每月房租至少需要六七百元。这几年,不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心理上,社区都给了我们很大的关怀,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陈玉芳笑呵呵地说。

  解难题,消除居民大烦恼

  来自陕西的高安康在老恰卜恰镇家属院经营一家理发店。5月初,因为水管老化,上水管道突然破裂。家属院停水不说,就连附近的几个小区也受到影响。

  “疫情过后理发店刚刚恢复营业就碰到这种情况,当时心里急得不得了,第一时间给社区打了电话。”

  “接到电话后,我们立即赶到现场。跟自来水公司了解情况后,抓紧时间联系住户。因为疫情原因,当时不少居民还在外地,全部通知到位后,又确定解决办法,核算出维修资金后协调住户、商户平摊费用。”娘吉加说。

  几天之后,看到家属院的上下水管道全部维修完成,高安康松了口气。

  “后来社区工作人员又来进行回访,了解我们对这件事情的处理是否满意。坦白说,平时跟社区打交道不多,可单单这回,他们跑前跑后忙活了好几天,帮了我们不少忙,心里挺感激的。”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高安康一人。为了表示感谢,家属院的居民代表将一面印有“人民社区、情系人民”的鲜红锦旗专程送到了社区。

  “以前生炉子确实不方便,上楼提煤下楼倒灰,上了年纪爬四楼可不容易。”50多岁的郭庆林所住的老印刷厂家属院是个老旧小区,院子里的30多户居民家家户户生炉子。不仅生活不便,还污染环境,给小区消防安全带来诸多隐患。

  经过改造,2019年,天然气正式“入住”这个老旧小区,居民用上了期盼已久的天然气,生活面貌大为改观。

  “都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有些看似并不要紧的小事对于群众来说就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大事。社区工作人员就得把群众的每件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办好,让群众满意。”谢小娟如此描述打造幸福社区的心得。

  讲文明,引导居民沐新风

  “60年来,海南州特别是我们共和县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一名亲历者和见证者,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昨天’和‘今天’的不同……”

  头发雪白、衣着朴素的杨兴林老人是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社区,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道德讲堂主讲人。每次面对听众,他都以自己60年的工作经历讲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相比教科书式的演讲,老人通过今昔对比的方式,把基础设施的提升、农牧民群众生活的改善说得透彻,让不了解过去那段历史的年轻听众听得明白。

  当然,杨兴林发挥的作用不仅如此。特别是在被推选为小区业主委员会主任之后,面对小区没有物业办公场所、门卫安防设施不全、进出小区通道只有一条土路且没有路灯等情况,他积极协助镇政府及社区居委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项目。在没有正式物业公司进驻的空档期,他主动带领业主委员会成员开展小区物业管理服务,受到群众的赞许和信任。同时,经多方筹措资金为小区铺设柏油路面、安装路灯、清理化粪池、维修下水管道、更换单元路灯、移位安装维修供热管道等。在他的带领和倡导下,小区环境面貌和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被共和县恰卜恰镇命名为“法治文明小区”。

  榜样是时代的标杆,是引领新时代文明进步的典范。经过宣传,这位“最美共和人”成为居民交口称赞的“明星”,大家纷纷以他为榜样,向他看齐。

  在县城务工的冯尚青家住恰卜恰镇棚户六区,她说:“身边有像杨兴林老人这样的好榜样,让我们深受教育和鼓舞。”两年前,冯尚青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入户宣传、交通劝导、打扫卫生……每次志愿活动都能看到她的身影,“一个人的力量虽然有限,但能为社区贡献一分力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开展身边榜样的评选和表扬,就是要全面倡导和塑造新时代社区文明新风尚。对符合公序良俗的行为提倡鼓励,对背弃文明公德的行为针砭纠正。以榜样的力量感召居民,带动居民齐心治理社区,建设更加和谐宜居的幸福新家园。”谢小娟如是说。

 

(责编:刘沛然、陈明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