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中走访“幸福年扎村”

陈 俊

2020年09月24日09:40  来源:青海日报
 

  清晨,汽车驶出玛沁县城,向西北部的下大武乡进发,昨晚的骤雪给宁久高速路两旁的高山峡谷,披上了厚厚的素装,洁白的山头,袅绕的云雾,山脚下碧绿万顷的牧场、点缀其间的成群牛羊,帐房升起的袅袅炊烟、蜿蜒的清澈河流……这一切斑斓的景色,再高的丹青高手,也无法描摹出这样大自然的意境。

  这是今年果洛降下的第一场大雪,由于路面积雪没过脚踝,原本只需一小时的路程,却走了两个多小时后才抵达。此时,呵气成冰的气温、泥泞便道上车不时地“跳舞”、4600米的高海拔的稀薄氧气,车“吭哧”一下让人有种一脚踩进了棉花堆里的错觉。

  “德毛,德毛!”走进年扎村移民安置小区5排12号,女主人索南措满脸笑容地站在门口迎接我们。四合院内停着一辆纯白色的华晨中华小轿车。两室一厅的房间内,整个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有序,乳白的地砖,洁白如新的墙壁,集成吊顶,茶几上果盘内摆放着麻花和水果,炉子上的铝锅咕嘟嘟地吐着热气,顿时,家的温馨气息扑面而来。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正中央的墙壁上,挂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照片。

  “2018年前,我跟着父亲在山里放牧,那里水电路不通,住的是土坯房,孩子上学、平时购物、看病特别不方便。”索南措不太流利的青普话不时夹杂着藏语,担心我们听不太懂,不时用手比划,“我有三个孩子,移民搬迁后,现在承担村里的环境卫生工作,每个月拿1500元的工资,加上建档立卡户每年14000元的补助,村里的白藏羊养殖入股每年分红2560元,一年总收入34560元,人均收入达到8640元。”

  “这还没包括一年800元的生活补助、燃料补助400元等一些细小的钱。”下大武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多杰才旦补充说。

  在另两间房子里,摆放着康佳洗衣机、东宝牌冰柜,10大袋面粉大米和6大桶清油。索南措5岁的儿子围在身边,不时向我们手里塞水果糖。

  在5排17号,今年已66岁的俄金身穿保安服,看到我们,老远就伸出双手表示欢迎。

  “搬迁前,我住在年扎村扎青沟,那里距这里(乡政府)25公里,雨季道路泥泞,发洪水简易便道就会被冲毁,最难过的是每年大雪封山,外面的人进不去里面的人出不来。”俄金的普通话讲得比较好,“以前生活的地方真的是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

  当谈到他的年收入时,俄金有些得意的用手比划了一个“六”,为了证实真实性,他拿出了农牧民人均收入测算表, 仔细看年劳务收入、红利收入、转移性纯收入、财产净收入,去年累计总收入55340元,家庭人均收入18446.67元。

  “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的白藏羊养殖基地是由下大武乡党委乡政府扶持引导,采取股份制运作和经营形式,也是我们牧民致富的最大依靠。牧民群众以草场和牲畜入股,合作社负责生产经营、效益核算、销售产品,合作社在确保入股建档立卡贫困牧民每年10%、人均640元产业资金分红外,还根据收益情况进行利润分红。”俄金说,他和老婆在乡里的小学当保安,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元的工资,家庭实际人均纯收入已达到15040元,他每年挣得钱不比年轻人少。

  行走在年扎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两边是太阳能路灯,统一藏式风格的小别墅,外墙上到处是“精准扶贫 不落一人”“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产业扶贫促贫困户增收”“树文明新风 建和谐家园”等标语。

  在市场街赛日昂也摩托车修理店见到华杰时,他别在皮夹克右胸处的党徽十分醒目,这名有着17年党龄的老党员正在售卖配件。

  华杰说,以前在30多公里外的得尼沟放牧,收入低不说,生活条件十分艰苦,那种苦你想不到。他在这里租了两间门面房,一间售卖配件,一间做修理厂房,每年有10万多元的收入,他现在在乡上有搬迁房,也买了小车,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小康生活的内涵,就在老百姓不断改善的衣食住行中,就在每一步日新月异的发展里。

  “下大武乡有年扎、清水、尼青3个村,共669户1790人,目前有81户261人实现移民搬迁。”多杰才让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通过政府搭台、合作社牵头、贫困户抱团入社等模式,成为带动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小康路上,玛沁县着力打造一个富裕年扎村,以创造性的白藏羊养殖合作社为依托, 2015年到2019年度,白藏羊出售从796只逐步增加到1300只,实现利润从39万余元增长到104万元,共向140户入股牧民户均分红从2785元提高到7428元。

  小康路上,玛沁县加快建设一个幸福年扎村。白藏羊养殖合作社让传统粗放型生产经营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转变,实现由单一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项目实施使下大武乡贫困牧民收入稳步提高,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转变,增加贫困牧民就业渠道,牧民生产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小康路上,玛沁县加快推进一个绿色年扎村。调剂牲畜数量,保持牲畜总量不变,解决草场牲畜超载,保持畜草平衡,以草定畜,通过科学饲养管理,降低草场利用强度,草地植被得到恢复,有效遏制草地退化、沙化,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草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没有农村牧区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大武乡的牧民群众在“十化”党建引领下造就了极地传奇,书写依靠养殖白藏羊脱贫奔小康的致富密码,走出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的致富路径。

  年扎村群众活动广场中心的高高旗杆上,一面五星红旗与每家每户房顶上的五星红旗交相辉映……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