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税惠“非遗”产业焕新机

2020年09月09日11:07  来源:人民网-青海频道
 

在“非遗”产业迎来新发展机遇的今天,青海税务部门充分发挥税收杠杆撬动作用,积极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为“非遗”企业发展提供税务支持。

税费“优惠券”守护“非遗”传承

同仁,藏语俗称“热贡”,意为梦想成真的金色谷地。这座城市不大,却是是饮誉中外的热贡艺术之乡。这里孕育着8名唐卡绘画美术大师和167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热贡龙树画苑是同仁市规模最大的一家唐卡经营机构,是一家以“画苑+农户+基地”为经营模式,集设计、加工、生产、销售、培训、宣传、展览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目前,该经营机构已培养了358名热贡唐卡艺人,年纯收入达百万元以上的就有30人。

“税收政策助力‘非遗’文化传承效果显而易见,今后我们会把享受到的税费红利用于更多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开发中,不断提升唐卡市场影响力。”热贡龙树画苑总经理完德尖措表示,自己也多了一份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

国家税务总局同仁市税务局创新宣传方式,依托“藏汉双语梦工厂”税收工作室,以“藏汉双语+一户一策+税费落实”模式为唐卡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确保税费“优惠券”落进唐卡企业口袋中,直达唐卡企业市场主体。据测算,受益于大规模减税降费和支持复工复产税费优惠政策,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同仁市唐卡企业免税收入达86.67万元,获得综合税收减免达33.85万元。

稳岗稳民族产业的税惠力量

被艺术选择的土地,有匠心,也有好心。青海省税务部门精准落实各项税费优惠政策,特别是主动向民族特色产业宣传与稳就业相关的减税降费政策,为稳住民族产业发展、稳住就业岗位保驾护航。

在同仁,从事绘画唐卡人数达2万余人,主要集中在同仁唐卡产业园,人均年收入从5年前的2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0万元。

疫情期间,许多学员不能来唐卡公司集中学习绘画,适逢同仁市税务局联合财政、工信、银行等部门成立服务团队开展政策宣传辅导,为文化企业推出一批特色政策优惠套餐,助企减负、稳岗,这让同仁市桑杰热贡民族文化宫桑杰感受很深。“这些年,不光是税费政策带来的实惠,还有税务部门的贴心服务。2019年我公司税收减免了14970元,加之今年社保费减免,至少能少缴3万元税款。我还要从周边再招几名工人,为保就业出点力。”该公司三年来辐射带动了周边20余名农牧民就业。

黄南日轮热贡民族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在疫情期间订单量减少,员工工资和画工补贴难以保障,同仁市税务局了解情况后,及时送去疫情期间相关税费政策,并积极发挥“银税互动”作用,主动走访经融机构,利用税收征信鼓励其为唐卡商户提供贷款,助力企业缓解经营压力。

税收赋能“指尖”勾勒脱贫梦

在全面铺开政策宣传的同时,青海税务部门也为民族特色企业提供个性化辅导,助力“非遗+脱贫”蹚出新路子。

以同仁市为例,12所大型画苑、25座非遗传承中心几乎都对绘画唐卡学员免学费、免食宿,还承担学员回家的交通费用,平均每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学员吃住、绘画用品、生活补助等,每个大型画苑还在不同程度解决200多贫困户的温饱问题和再就业问题。针对唐卡企业实际情况,当地税务部门联合扶贫局建立了“唐卡企业联络员”沟通机制和“一册一账一单一卡”唐卡企业辅导模式,深入唐卡企业“扶贫车间”开展个性化“一对一”纳税服务,送去支持脱贫攻坚6方面110项税收政策“大礼包”,助力2万余名热贡文化从业者依托“文化+扶贫”创造出了6.25亿元的产业收入。

据悉,龙树画苑在2018年被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命名第一批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完德尖措借此通过创意设计和加工,把画作变成当地有特色的旅游商品,通过订单销售。参与文创产品加工的家庭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10万元不等。

疫情时期,税务干部鼓励唐卡企业开通直播销售,一幅幅具有民族特色的唐卡作品跃然于屏幕上,不一会儿,画工吉立本的唐卡作品就被客户下单买走。

“这幅唐卡计划2个月画完,加上墙上挂的那副能卖不少钱,感谢党的惠民政策帮助我们实现家门口致富。”俄毛吉合是以家庭作坊式为主的唐卡商户,算是本地规模最小的。俄毛吉合也道出了许多唐卡人的心声。

同样受益的还有贫困户当周,他在政府的鼓励带动和税费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选择了唐卡绘制产业,仅去年就收入了28000元。

有了税收扶持,用非遗破解生活贫困的众多“当周”“吉立本”和“俄毛吉合”,依靠着唐卡艺术的笔端,正在实现生活和精神的双脱贫。(来源:国家税务总局青海省税务局 作者:薛攀 黄龙)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