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生态青海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王 臻

2020年09月07日09:20  来源:青海日报
 

  9月6日,以“共建生态文明 共享发展成果”为主题的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如期举办。

  天境青稞、圣域蚕豆、富硒蔬菜、青海粮油、养生藜麦、柴达木枸杞、高原牛羊肉、高寒水产品……在青海生态(产业)博览会暨藏毯展上,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再一次亮相展会,以丰富的品种、有机的内里、绿色的品牌为全国乃至国外的客商,展示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铿锵步伐,凸显我省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实现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探索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为生态青海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特精优令“青字号”品牌逐渐升温

  地处世界屋脊的青海,被公认为全球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地位特殊、生态重要,为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自去年我省与农业农村部就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签订了部省共建示范省的框架协议以来,在新机遇下,我省立足生态和资源优势,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动牦牛、藏羊、青稞等十大农畜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打造了一批“青字号”绿色品牌。

  “这个牦牛肉干特别好,也很有名气,去年展会我买了几袋,觉得好吃还在网上订购了呢,你可以买几袋试试,要是觉得不错可以从网上多买点,现在他们很多企业都有直播间,很划算。”从外地到青海参加生态博览会的陈女士已经是第二次来了,见到她时,她正在向同事推荐青海牦牛肉干。

  不仅是牦牛肉干,1500平方米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区内,分区域、分品种摆放着青稞、枸杞、油菜、藜麦、牛羊肉等名、特、优农产品,近200家本地著名企业带着2000余种产品亮相本届生态博览会,通过这个平台,进一步推动“青字号”品牌走出省门走向全国、全世界。

  从线下实体店的发展壮大到线上平台的火热消费,再到网络直播间的网红产品,“青字号”产品正全速走出省门,被更多人所熟知。

  “这个牦牛肉好,低脂肪适合减肥的人吃。”“有什么活动吗,我想多买点。”……今年年初的一场直播活动中,5名网络大V在直播间里让全国各地上千万粉丝了解青海优质特色农产品,直播5小时线上销售带货1217.7万元。

  直播带货、企业助力、联点帮扶……我省通过统一产、供、销、购多方面资源要素,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农业生产价值链条,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牧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向少而特、少而精、少而优转变,我省全力打造“生态青海、绿色农牧”品牌,截至目前,大通牦牛、兴海青稞等7个品牌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发布玉树牦牛、柴达木枸杞等16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获得中国驰名商标20个,青海省著名商标55个,获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692个,全力打造青稞姓“青”品牌,突出青稞丰富营养价值和医药保健功能,推动精深加工,“青字号”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

  绿色农牧为“青字号”品牌注入含金量

  “我们家的产品看着和其他的一样,但是所用蚕豆、土豆等原材料都是青海本地的,在种植时用的是有机肥,既绿色又健康。”在生态博览会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区,青海展大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马生梅正在给外省客商介绍自家的洋芋粉条,看似平常的洋芋粉条却因为绿色有机的原材料而引人注意。

  化肥减量增效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也是实现农业转型和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高原生长的青稞,还是富硒土地里的蔬菜;或是牛羊吃的饲草,集中连片的油菜,在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的路上,化肥减量增效是让我省农产品出彩的重要原因之一。

  9月初,在互助土族自治县丹麻镇西丹麻村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油菜集中连片千亩示范基地内,绵延的油菜铺成了绿波,田里有序整齐地插着一块块用来防治害虫的蓝板和黄板。

  今年,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县和“集中连片、整村推进、示范带动”的思路,丹麻镇在西丹麻村建立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油菜集中连片示范基地66.7公顷、肥料对比试验2个,品种为青杂9号。

  运用“有机肥+有机叶面肥”“有机肥+轮作倒茬”技术模式,集成示范机械化覆膜穴播、全膜覆盖栽培和有机肥+黄蓝板及苏云菌杆菌等技术,互助县扶持引导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开展新技术集成示范和社会化服务,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

  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创建以来,我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全力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试点工作。在去年试点76000公顷的基础上,今年8个市州29个县(市、区)及7个国有农牧场,完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试点20万公顷,全省化肥农药用量较行动实施前分别减少40%和30%以上,有机生物农药用量同比增长70%。其中玉树、果洛两州和湟源县基本实现化肥零使用,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为“青字号”品牌的发展壮大注入绿色含金量。

  生态循环农业引领绿色转型发展

  作为全省惟一一家农膜加工生产批发零售以及残膜回收加工利用的全产业链企业,青海恩泽农业技术有限公司回收全省废旧地膜。最近,公司正在准备引进全降解地膜生产线,这种地膜在地里三个月之后就能完全降解、分化,不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对于恩泽每年回收有1万多吨的残膜来说,无疑是废物利用最大化,不仅消纳了养殖废物,又促进了种植业持续发展,推动全省现代农牧业绿色、协调、稳定、健康发展。

  种养殖所产生的废弃物、粪污一直是制约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坚持环保发展理念,我省在推动农牧业绿色发展的路上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

  如今的海北藏族自治州已经初步形成了“高原现代循环畜牧业”框架体系,实现了县有大循环、乡有小循环,环环相扣的模式。哈勒景乡就是农牧业循环发展的典型。

  全乡三个村以各自主导产业为根基:哈勒景村以稳固壮大畜牧业优势为主;永丰村探索形成“草业+饲料”加工;乌兰哈达村则主要提供机械和人力,为全乡饲草料种植提供保障。同时,有机肥厂进行牲畜粪污处理,使循环链更加完善。

  “我们家的草料基本从永丰村购买。此外,将收集的牲畜粪污出售给乡上有机化肥加工厂,第二年再由种植草料的村民购买回去,这样养殖所产生的牲畜粪污不仅能卖钱,还能有效利用保护生态。”哈勒景村养殖大户三姐告诉记者。

  “农作物—饲料加工—草食家畜—有机肥加工—过腹还田”的模式,让哈勒景乡由传统养殖向高效生态循环养殖方式转变,向绿色循环发展转变。

  近年来,我省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落实养殖场主体责任,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建立示范典型,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取得成效。目前,在8个县开展了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试点。在410个规模养殖场实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设备提升改造,全省规模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95%,大型养殖场废弃物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100%。扶持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个,农田残膜回收率达到89%。

  让“资源”变“品牌”,不难看出,“青字号”品牌正在成为大美青海的又一招牌,我们也在不断努力,为这个招牌贴上绿色、优质、生态的标签。无论是源头的循环发展,中间的产品绿色化,还是最后的大力宣传,“青字号”品牌代表的不仅是青海 “生态好”,还代表着“青字号”产品的特优精,我们看到,青海正在建设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路上蹄疾步稳。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