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市双朋西乡环主村由环主、科才二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119户6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216人,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8年4月,根据州发展和改革委党组委派,尕玛德青开始驻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两年多来,在脱贫攻坚一线,尕玛德青带领全体驻村工作队队员,干事创业,勇于创新,敢于担当,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忠实履行着驻村第一书记的神圣职责。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目前,环主村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村容村貌不断改观、治理水平大大提升、群众收入明显增加,村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村子也被评为了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村级党建示范点。
驻村以来,为认真落实抓党建促脱贫的要求,尕玛德青积极配合乡党委和村党支部建强基层组织,通过规范组织生活、创建“党员微信群”,推送藏汉双文信息、召开主题党日和民情分析会等,积极宣传扶贫领域群众关注和关心的热点问题,引导党员进一步树立在开展脱贫攻坚和参与村级事务工作中的责任感、使命感。
为建强战斗堡垒、加强宣传阵地,针对村党群活动场所“小、旧、乱”的问题,尕玛德青协调争取项目资金,自己设计并建成村党支部政策宣传文化墙140平方米、感党恩主题路灯40盏、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场地1400平方米等,及时向广大党员和贫困户宣传党的富民惠民政策。
为了帮助群众增收致富,尕玛德青从上任之初就开始着手调查研究,把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主要任务来抓,积极引导大家发展产业。通过入户走访、征求群众意见、邀请专家调研,结合村情提出了“种草养畜、产业融合”的发展思路,引导村民拓宽增收渠道。
他和村两委一起,积极引导村民以牲畜、资金、闲置耕地、劳力、技术等入股的形式,激活村集体闲置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已争取州级畜棚改造、维修资金8万元,群众自愿入社73户,预计10月底投入运行。
做好对村集体购置商铺的监督管理,确保产业发挥效益。2018年至今,全村已累计分红近25万元,贫困户人均增收730多元。积极引导村民调整种植业结构,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协调下,村里试种蕨麻、洋芋20余公顷并取得成功。同时,协助村两委建立完善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等长效机制。
按照“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要求,尕玛德青积极配合村两委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以及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等活动,加强自治、德治、法治建设,引导村民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
同时,积极助力教育扶贫。两年多来,通过帮扶单位筹集资金向新入校困难大学生发放奖励3万余元;争取30万元解决环主小学厨房设备、门前道路、饮(排)水等遗留问题;协调爱心企业,向环主小学捐赠光伏电站10.45千瓦,每年预计为环主小学带来收益5000多元。
两年多来,他积极协调先后争取到基础设施方面的各类投入约500万元,先后实施了环主村人畜饮水巩固提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通村桥梁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为全村如期实现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好产业“组合拳” 增强脱贫攻坚 续航能力 脱贫攻坚以来,同仁市紧紧依托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区域产业,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提供强大支撑。 近年来,同仁加快发展青稞、牦牛藏羊、黄果、中藏药等特色产业,通过“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鼓励贫困户因地制宜选择产业…【详细】
忠实履行扶贫 第一书记的神圣职责 同仁市双朋西乡环主村由环主、科才二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119户612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216人,是黄南藏族自治州深度贫困村之一。 2018年4月,根据州发展和改革委党组委派,尕玛德青开始驻村担任扶贫第一书记。 …【详细】
同仁:告别贫困奔小康 同仁市城镇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群众生活环境极大改善。同仁市委宣传部图供 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29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86户12565人,贫困发生率为20%,被确定为全省15个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