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牛鼻子” 过上“牛日子”

程宦宁

2020年07月03日09:25  来源:青海日报
 

  高原的夏天,总是自东向西次第翻开篇章,驱车从河湟谷地一路向西,就会发现6月的瀚海戈壁早晚依旧寒凉。

  6月12日清晨,一缕阳光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中庄村的脱贫户冶生成也从梦中醒来,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先是把牛棚打扫干净,顾不上吃早饭,又接着搂起秸秆,拌好玉米料准备喂牛……

  看着棚里20位“牛朋友”大口吃起饲料,冶生成这才放心走进房间开始准备一家人的早饭。

  “这些牛就是我的‘命根子’,有他们在我心里就有底,日子就有盼头。”冶生成的视线从始至终就没有离开牛棚。在冶生成细心照料下,他的20位“牛朋友”正在茁壮成长。每天看着牛棚里体格健硕、毛色光滑的“宝贝儿”们,冶生成就难掩喜悦之情。

  幸福不会从天而降,自力更生才能奔向小康。2015年12月被确定为贫困户,经过一年与牛结缘,冶生成于2016年12月成功走出了贫困户行列,过上了“牛日子”。

  冶生成从小患有残疾,妻子是聋哑人,外出打工不方便。为了能让一家三口过上好点的生活,冶生成早出晚归忙于生计,搬砖、当小工……只要能赚钱的活,冶生成都是抢着干。

  即使这样,一家人的日子还是过得紧紧巴巴。

  先天的残疾已经让冶生成错失了不少赚钱的机会,然而,祸不单行,前几年在外打工时他的腿不幸被砸伤,让这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

  受伤在家的冶生成,每天都上火发愁,嘴角的泡一个接着一个起。“我干不了活,一家人就没了经济来源,真的是吃了这顿没有下顿。”那段苦日子冶生成始终记忆犹新。

  当冶生成全家一筹莫展的时候,精准扶贫政策像春风一样吹进了柴达木盆地,吹暖了这个小村庄,精准扶贫的阳光洒向冶生成一家。

  中庄村第一书记高云元告诉记者,都兰县香日德镇在脱贫攻坚中抓住重点,对症下药、输血变造血,让村民从不愿走出家门就业,到依托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扶志与扶智相结合,不断增强群众致富信心。

  一项项好政策,让冶生成如同抓住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冶生成2016年开始养牛,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的帮扶,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党和政府帮助了我很多,我不能‘伸手要’,要想脱贫致富,关键还得靠自己。”这是冶生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养殖的冶生成来说,这次养牛无疑是一次挑战。

  “有了贷款,有了项目,缺的就是技术。”冶生成心里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了退路,一家人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必须成功。

  冶生成骨子里就有一股韧劲。虽然行动不方便,但是为了更熟练地掌握养牛技术,他从头学起,没事就“泡”在村里的养牛户家里“取经”。村里组织的养殖技术培训他每次必到,认真做笔记,遇到问题,他都虚心向养殖户请教,不断改进养殖方法。

  几年来,冶生成掌握了牛饲料的最佳配比、常见病的预防等,甚至防疫、接生等技术活也不在话下,成了真正的养牛能手。

  尝到甜头后,冶生成每年都在扩大养殖规模,从6头牛发展到现在的20头牛。如今,冶生成的家庭状况极大改善,他的腰杆子重新挺起来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之前那种因为自己是贫困户而产生的自卑感一扫而光。

  从牛棚出来,走进冶生成家,三间封闭式的砖混房十分醒目,贴着瓷片的墙面,落地式的铝合金门窗,干净的庭院中摆放着三轮农用车、四轮农用车、电动摩托车。

  村妇联主任关雪梅指着三轮农用车说:“冶生成凭着敢打敢拼、自强不息的韧劲儿过上了好日子,成了村里第一个脱贫户。在2019年12月份被评为全镇光荣脱贫户,三轮农用车就是给予光荣脱贫户的奖励。”

  “除了养牛,我每月还有低保、公路养护员、生态管护员的工资,如今的生活越来越有奔头。”冶生成激动地说:“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往后我要加油干。等今年农闲了,再给儿子盖间新房,早点给儿子娶个媳妇。”

  从解决生计到发家致富,养牛让冶生成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正如第一书记高云元所言,“我们这个回族、撒拉族、东乡族等多民族聚居的村子里,现在除了农业,还有80余户村民都在冶生成带领下干起了养殖。大家的日子变得越来越‘牛’气了!”

(责编:陈明菊、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