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无限好 生活更美好

刘 伟

2020年06月09日10:00  来源:青海日报
 

  5月26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天高云淡,微风徐徐。跟随唐古拉山镇镇长尕措拉毛急促的脚步,记者走进了位于市区南郊的长江源村,宽阔的街道两侧,绿树成荫,红瓦白墙的藏式民居整齐划一,新农村形象焕然眼前。

  “大家好!这几天家里断过电吗?电压还稳定吗?”“没发现有什么不对,怎么了?”尕措拉毛停下脚步向广场上寒暄的村民询问,大家一脸的疑惑。

  “用电正常就好,最近我们唐古拉山镇又有了好消息啦!国家电网在咱们青海实施‘绿电三江源’清洁能源100天系列活动,海西州只有我们唐古拉山镇可以享受到电价优惠福利。”

  “挂真切!挂真切!”村民闹布老人双手合一,感慨地说道,“几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说,你们的幸福生活还长着呢,你看,现在好政策越来越多,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说起长江源村,大家并不陌生。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来到长江源村,与村民亲切交谈,了解生态移民、民族团结和基层党建工作;这一天,时间的指针在格尔木市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在一家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车间,习近平强调指出,让清洁能源更好造福人民。

  此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工作重大要求,加快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打造新能源产业集群,成为青海省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电力企业的共识。

  几年来,风能、太阳能资源富集的柴达木盆地,新能源装机呈现井喷式增长。依托这一有利契机,格尔木市乘势而上,不断推进能源格局优化转型,如今,以新能源为引领的生态优势正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

  “用上清洁能源,这对长江源村来说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在每家每户做饭不烧柴,取暖不用煤,村民还办起了藏毯加工厂,这样的生活以前做梦都想不到。”

  长江源村村委会主任扎西达哇告诉记者,从世代逐水草而居,到放下牧鞭住进宽敞明亮的移民新居,这是党和政府对长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以及牧民生活的关心重视。去年,长江源村实施了电网改造等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现已实现电网入地,村容村貌显得更加整洁亮丽。

  唐古拉山镇镇长尕措拉毛介绍说,不仅在长江源村,其他乡镇、农村一样能感受到清洁能源带来的光和热,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群众为家里新置办了冰箱、彩电、洗衣机、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清洁能源已成为大家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去年,唐古拉山镇编制完成了“生态旅游驿站小镇总体规划”,今后对清洁能源的需求将会逐年增加。

  “相比几年前,唐古拉山镇人均年纯收入已超过2万元,是搬迁前的10倍,可以说,没有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就没有农牧区生态产业发展的今天。”尕措拉毛说,通过退牧还草、新能源建设等保护工程实施,牧民在改变传统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更多的发展红利。

  2019年,格尔木新能源发电量44.24亿千瓦时,其中,光伏发电34.57亿千瓦时,风力发电9.67亿千瓦时。截至目前,该市已累计实施新能源项目108个,建设并网容量4301兆瓦。在全力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向结构更优、动力更足、实力更强的征途中,格尔木市又一次振翅高翔。

  这是柴达木盆地顺应新时代绿色发展潮流,探索清洁能源产业建设和生态效益双赢发展的真实写照。

  乘车行驶在茫茫戈壁滩,高耸的铁塔、交织的银线,一路延伸开来。蓝天白云下,一排排大风机迎风旋转,光伏电热板银光灿灿,如同一幅浑然天成的风景画,“风光”无限。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