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六保”促“六稳” 形成发展新动能(人民观点)

——奋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①

本报评论部

2020年06月08日09: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问题是工作的导向。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与代表委员交流时问了许多问题,个个关乎国家发展,题题情系民生关切。问的虽是一地一事,谋的却是全域全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落实两会精神,以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本版从今天起推出系列评论,深入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重要论述。

  ——编 者

  “今年疫情原因,经济影响大吗?”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问得真切。“如今九成都返京复工了,当地就业也拓宽了出路,养殖合作社搞得红火。”“绿色农畜产业‘铺路架桥’,马铃薯、燕麦都打出了名气。”内蒙古代表团的代表答得实在。会场里亲切的互动,折射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成效,凝聚起应对危机中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的共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经济经历了一次“压力测试”。向外看,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向内看,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疫情冲击下的经济运行面临较大压力。

  然而,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经风历雨中发展起来、在应对挑战中成长起来的。从九八抗洪、抗击非典、抗震救灾,到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国际经贸环境变化,回顾中国经济发展历程,风风雨雨是常态,但风雨过后总能更加茁壮。问题和困难吓不倒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大风大浪见多了,这点风雨,我们还真不怕!”一名企业负责人看着忙碌的工厂,信心十足;“眼前的困难压不垮我们。”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坚信勤劳会让日子越过越好;“抓实落细‘六稳’‘六保’,让群众直接感受到温度与力度。”一位市长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挑战是阻挡弱者的高山,更是冶炼勇者的熔炉。面对灾难时顽强不屈,历经风雨时步履坚强,中国经济就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奋发有为,我们有这样的底气。它来自“保”的举措: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特殊举措稳住发展基本盘;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支持既促消费惠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一揽子“硬核”举措,将“六保”作为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让海内外看到了中国战胜困难的实招。它来自“稳”的基础:我国具有全球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拥有1亿多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还有包括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在内的14亿人口所形成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中国经济这片汪洋大海,再大的狂风骤雨也掀不翻、吹不垮。

  不惧风雨,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历史经验表明,再大的危机中也孕育着新机,再多的变局中也可以开启新局。疫情防控期间,育新机开新局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老字号餐馆主动“触网”,增设外卖窗口;一些制造企业抓住海外产能空档,加快进口替代;一些企业“放低身段”,通过云平台在小订单中找到大市场;远程办公、直播电商、在线文娱等“宅经济”迅速崛起;智能制造、5G商用、医疗健康等新产业表现抢眼。这些化危为机的现实反映在经济数据上,是4月份工业企业利润明显改善,市场销售继续好转,进出口贸易的表现超乎预期……事实证明,只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中国经济就能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发展新动能,始终激荡澎湃活力。

  在前进道路上,千难万难,只要改革创新就不难。今年以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等接连印发,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政府工作报告》也释放出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的强烈信号。危机出难题,改革来作答。如果说,40多年前,改革开放这个“关键抉择”,让困顿中突围的中国踏上了崭新历程,那么今天,改革开放这一“活力之源”依然会激发源源不断的力量,让风雨中前行的中国实现新的飞跃。

  再滂沱的风雨,在浩瀚的天空下终将放晴;再泥泞的征途,在奋力的前行中必能抵达。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时深切瞩望:“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困难,使我们走上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新道路。” 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中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