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援青林” 留下“绿色情”

——部分援青干部人才义务植树活动侧记

何 敏 叶文娟

2020年04月22日09:10  来源:青海日报
 

  天朗气清,春意盎然,又到了植树造林的大好季节,青海大地到处都能看到绿化造林、美化家园的动人场面。4月19日上午,西宁北山大墩岭朝阳绿化区“援青林”植树点呈现出一片繁忙景象,来自青海省直单位、西宁市的60多名援青干部、第20批来青博士服务团成员在这里播种绿色。青海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宇燕参加活动,与大家一起挥锹铲土、植树造林,共同为西宁植下一片片新绿,增添浓浓春色。

  植树现场,大家热情高涨、干劲十足,选树苗、铲基土、踩浮土……挖开被春雨催醒的泥土,双手扶住待栽的树苗,片刻之间一棵油松便在春风中挺立。这边,援青干部们干得热火朝天;那边,博士服务团成员也不甘示弱,抢着种完了树,又拎起水桶,给刚栽好的树苗浇水。“快快快,树根的土要刨出个坑,才能把水蓄住!”“听说这个本地培育的油松成活率高,我们多浇点水,希望这次种下的树都能活!”

  “这已经是我今年第三次参加植树活动了,种下的树比以前几十年种的树都多,”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援青干部、青海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雷光程这样形容自己来青后的植树经历。通过参与植树活动,雷光程的内心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对于缺水的青海来说,绿水青山更加来之不易。在山上植树时,鸟瞰西宁,绿树刚刚植好,西宁就在眼前,有些许满足,也有对新青海人身份的深切认同。相信未来我也会对青海多一份牵挂——那一年我们种下的树长得怎么样了?”

  亲手栽下绿树,守护绿水青山,不仅成为援青干部和博士服务团成员们的实际行动,更是这些不远千里来支援青海建设的高层次人才心中的坚定信念。

  对此,黄河水利委员会援青干部、青海省水利厅副厅长余欣感触很深:“青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大规模植树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为长江、黄河注入更多的源头活水,意义重大!作为一名新青海人,我希望今后能在工作岗位上为青海绿化工作做出更多的贡献。”

  同样的信念,也扎根在了博士服务团成员、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的王淑丽心中,“青海的自然环境艰苦,但是通过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青海人民的努力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大美青海。作为一名地质专业工作者,肩负的使命激励着我积极投身青海美丽乡村建设、矿区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规划等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今后我会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打开思路开展工作,努力投身于守护好青海绿水青山的伟大事业中。”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一上午,大家栽下了300多株油松苗木,让原本并不显眼的“援青林”植树点山坡变得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为北山大墩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植树活动前,援青干部和博士服务团成员们还参观了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尕布龙工作生活旧址,听取了西宁市城乡国土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面对一件件展览实物,聆听一组组详实数据,大家内心由衷地充满敬意和感慨。在时代楷模尕布龙精神的感召下,广大援青干部人才来青以后,转变角色、主动融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三个最大”的青海省情定位上来,坚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建立“援青林”,留下“绿色情”,为青海特别是西宁周边地区的绿化工作作出积极贡献。

  正是因为青海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攻坚克难,自1989年先后实施南北山一、二、三期绿化工程以来,完成荒山造林绿化3.4万公顷,2018年经国家林草局复核,南北山一、二期造林保存面积1.3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7.2%提高到79%,探索出了高原干旱地区实施重点生态工程的成功模式。

  在国务院国资委援青干部、西宁市国资委副主任毋贤祥看来,通过此次活动,亲手栽种树苗的过程不仅强化了“生态第一”的观念,还把大家对新青海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也进一步加深了对青海建设国家公园示范省的认识。

  博士服务团成员、来自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戚继荣表示,尕布龙精神是新青海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实地走访尕布龙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给了每一位援青干部人才巨大的震撼,更激励大家在平凡的工作岗位践行尕布龙精神,踏实苦干,为青海人民奉献自己的所学、所能,在实现对青海人民承诺的同时完成自我人生的升华!

  援青干部人才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青海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三年行动暨青海省国土绿化动员表彰大会精神,以时代楷模尕布龙为榜样,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扎实开展南北山绿化工作,身体力行推进国土绿化,用绿色把青海大地装扮得更加美丽。

(责编:马建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