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党的“三农”政策转化为广大农牧民的实际行动

——青海省万名干部下乡开展“鼓干劲、稳脱贫、迎小康”活动综述

2020年04月13日08:43  来源:青海日报
 

海东市平安区三合镇宣讲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宣讲党的惠民政策。

本报记者 罗珺 摄

 

祁连县野牛沟乡马背宣讲队到牧户家中,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

通讯员 沈延峰 摄

2020年的春天如期而至,却与往年有些不同。三月的青海大地,疫情防控工作还没有画上句号。然而,在春耕备播的田间地头,在温馨整洁的农户家中,在驰骋草原的马背上,在恢复生产的企业车间……都能看到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的干部们忙碌的身影。

从3月1日至4月10日,我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进行了2020年万名干部下乡开展“鼓干劲、稳脱贫、迎小康”主题活动。

在这40天的时间里,全省抽调的驻村干部与第一书记和扶贫驻村工作队一起覆盖到村、深入到户,认真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牧业生产发展、农牧区改革等方面的政策举措原原本本宣传到村社到村户。通过宣讲,增强了农牧区干部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的信心和干劲,把党的各项“三农”政策转化为广大农牧民建设美丽家园的实际行动,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我省农牧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宣讲方式不一样

政策依旧暖人心

用方言讲、在网上讲、用曲艺唱……西宁市充分运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在继续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将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传递到田间地头,传递到每一位农民的心坎儿上。

在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戴家村,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文艺志愿者们用一曲西宁贤孝,拉开了文艺宣讲“一号文件”的序幕。

“打竹板,响连天,文艺队伍走向前,一号文件说些啥,听我给你来宣传……”3月26日,同样的曲调,却在不同的地方响彻整个北川大地。当天,大通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大通县融媒体中心联合,用网络直播的方式,让群众们足不出户,就能够学习到“一号文件”精神。

似这样接地气又不失灵活的宣讲场景在全省各地轮番上演着……

为发挥好宣传作用,果洛藏族自治州宣讲干部段宏川来到达日县沙日纳村,把党的惠民政策及时送到群众身边,他把文件中的惠民政策编印成册分发给群众,为了吸引大家的注意,他还特地录制了有关扶贫政策的宣传音频。

“今年要强化农牧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段宏川针对不同群体进行分类宣讲,对60岁及以上老年人重点讲养老保险、生活补助等惠民政策;对低保户重点宣讲农村低保等惠民政策;对家里有大中专学生的牧民重点宣传国家奖励助学金等惠民政策……

“政策制定是严谨的,政策文件也是专业用语,所以在制作课件阶段,常常在用词表达上与其他宣讲干部一起讨论,讲稿被修改得原稿都快看不清了,我还担心自己理解政策文件不够透彻。”段宏川说。

4月的阿柔草原乍暖还寒,宣讲干部的身影为初春的草原增添了无限“生机”。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阿柔乡青阳沟村驻村干部南措吉从包里取出宣讲材料,用流利的藏语开始宣讲。

“今年国家将围绕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供水、农村教育、农村社会保障、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等补齐短板……”南措吉向牧民娓娓道来,作为宣讲组的一员,南措吉和同伴早早就开始准备,结合青阳沟村的实际情况,吃透文件精神,认真梳理宣讲的要点和宣讲重点。

海北州选派的700名下乡党员干部灵活采取“马背宣讲”“双语宣讲”“上门宣讲”“微信宣讲”,通过“进牧户”“进牧场”“进农家”“进农园”“进林区”“进景区”等方式,深入宣讲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现“线上+线下”宣讲全覆盖。

为民办实事

为民解疑惑

连日来,海东市平安区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们马不停蹄地走村串户。巴藏沟乡上郭尔村第一书记赵国云和工作队队员马永春也没闲着。在宣讲中,赵国云讲解完春季田间管理的技巧,就立马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针对不同作物、不同地块,面对面现场讲解、现场示范,让村民们一学就懂、一看就会,让养了一辈子牛羊的村民们大开眼界,同时也明确了村里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产业的思路。

“利用自身优势,才能更好地发展产业,好的政策是服务群众的,争取让群众清楚每一项政策、明白每一个知识点、搞懂每一个问题,才能让惠农政策真正‘进村、进社、进户’,老百姓才能感受到获得感、幸福感、满足感。”赵国云说。

人勤春来早。3月初,在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尕让乡希望村村民蔡月兰的蔬菜大棚里,只见绿油油、红彤彤的辣椒,胖墩墩的菜瓜已经挂满枝头。“温度低的时候一定要做好大棚的保温工作,还要加强通风,要想蔬菜品质好要追加有机肥……”希望村党支部书记李宝林耐心为蔡月兰进行种植技术指导。

李宝林每天都要走村入户,询问种植户的大棚温度、通风管理、土地施肥等情况。蔡月兰说:“正因为有党支部书记将一系列新技术以及惠农扶农政策送到田间地头,并指导我们进行科学的田间管理与施肥技术,我相信今年大棚一定会有一个好收成!书记还帮助我们农户积极与县农牧和科技局的干部对接,帮我们解决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供应问题,满足了我们春耕备耕的需求。”

在持续宣传惠农惠民等文件精神的同时,各地还开展形式多样的支农活动,帮助解决养殖业生产、村民就业、乡村移风易俗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干部们通过“田间课堂”为春耕生产提供“零距离”服务,真正把便农、惠农服务落实到实处,让宣讲工作取得实效。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柯鲁柯镇安康村担任第一书记的永忠,在宣讲中,突然想起最近一直缠绕在他心头的一件事。

脱贫户王兰芳的丈夫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王兰芳的肩膀上,脱贫攻坚巩固提升任务艰巨,如何才能引导她渡过难关成了难题。在给王兰芳宣讲“一号文件”精神的同时,永忠还鼓励她要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敢于面对当前的困难,用好各项扶持政策,坚信日子会越来越好。

在了解到王兰芳想通过发展养殖业,增加家庭收入的想法后,永忠又赶忙前往镇扶贫办和本村养殖专业户家中,征得了养殖专业户同意为其提供生猪养殖方面的技术指导。

可以看到,宣讲干部们在千方百计用自己最大的能力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把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确保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

喜看新变化

共同奔小康

在宣讲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精神中,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迅速成立宣讲队带头学习,准确把握文件的精神实质,各乡镇宣讲队员走村入户,把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以及群众关心的今年农业农村工作方面的内容及时宣传到基层群众中去,让村民吃下“定心丸”。

“怎么样,新修建的厕所还好用吧?”“当然好了,干净卫生还没有异味,比以前的不知强了多少倍。”3月11日,同仁县加吾乡人大主席魏瑜婧和宣讲队员走进吉仓村贫困户杨本加家中,谈到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杨本加赞不绝口,一个劲儿说着感谢的话。

“为了创建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去年以来,加吾乡积极开展卫生厕所建设项目,目前已完工256座、在建152座,下一步,我们要引导村民增强卫生意识,用实际行动感党恩,把一号文件精神落到实处。”魏瑜婧说道。

今年同仁县迎来脱贫摘帽,在宣讲活动中,宣讲队员不仅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还要大力宣讲扶贫政策和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为脱贫攻坚“第三方评估”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活动中,宣讲干部们详细了解农村发展新动态,掌握生产新需求,倾心听取农民致富新期盼,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在宣讲中为决胜之年打好基础。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唐古拉山镇镇长白玛多杰带着宣讲队正忙着走家入户,村民东周的民族日用品店才开业不久,白玛多杰走进店内,一边向东周了解在疫情期间的生活情况,一边讲到:“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今年中央和省委一号文件又出台了许多好政策,提出了一些经济发展新模式,增强了我们的致富信心,说起乡村振兴,我们不光要‘富口袋’,还得要‘富脑袋’。”

东周听得认真,他说:“自从我们从山上搬下来后,国家的好政策让我们过上了新的生活,我们特别感谢党和国家的帮助,但是我们不能光靠政策收入,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思想,宣讲里也说到扶贫要扶志,自从我这个小店开起来后,生活又过出了一番不一样的滋味,家里人也都特别支持我,我也算在他们当中起了个带头作用,今年我想着学习电商,通过借助国家的好政策,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未来幸福生活而奋斗。”

(本报记者 罗珺执笔;郑思哲 马振东 刘伟 王湘琳 尹耀增 栾雨嘉 王菲菲参与)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