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社会信心 恢复城市活力

——复工复产,青海在行动(九)

陈 晨

2020年04月08日09:54  来源:青海日报
 

力盟步行街门店恢复营业,人潮回流,市民开始走出家门开启“逛吃”模式。 本报记者 陈晨 摄

随着疫情形势日趋平稳,青海省经济社会逐步“复苏”。第三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涉及民生服务诸多领域。青海省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以政策之优解企业之忧,各种政策礼包大大增强了企业复工复产、达产达效的信心。第三产业的全面有序恢复也提升了消费者的信心。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建立,青海的大街小巷又再度恢复了“烟火气”,青海人的生活又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有序开放 城市活力不断显现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加上天气回暖,街上的市民明显多了起来。西门、力盟、唐道、万达等西宁市核心商圈门店大面积恢复营业,人潮回流,市民开始走出家门开启“逛吃”模式。截至3月15日,全省46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451家复工营业,开业复工率达97%。

在西门必胜客餐厅,记者看到,不断有人测温登记进店用餐。店内就餐的陈小姐告诉记者:“比起在家点外卖,我更喜欢在餐厅和朋友们一边聊天一边用餐,有一种幸福感爆棚的感觉! ”

“必胜客是青海第一批复工的餐饮企业,从2月底到现在,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客流量也随之增多。”必胜客负责人表示,因考虑到疫情还未完全解除,为安全起见,门店仍然实行隔桌用餐、限流用餐。虽然餐厅恢复堂食业务,但根据防疫要求,餐厅容客率只能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会推荐顾客选择堂食外带或者外送业务,提供优惠外带套餐供消费者选择。

据悉,3月15日起,西宁市包括15家大型餐饮单位在内的2856家餐饮店恢复营业,各大中型餐饮单位也在监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陆续恢复营业。为了保障餐饮企业全面复工营业有序进行,青海省以创造条件、强化帮助指导、尊重企业意愿、发挥主动性和能动性为原则,鼓励餐饮行业统筹运用“线上服务、打包消费、堂食就餐”等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有序推进全市餐饮行业全面恢复正常经营秩序。

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中德大酒店,客房经理景莉娟正对进出的顾客进行消毒和登记。“从2月28日开始,酒店就开始对外复工营业了。随着全面开复工的启动,近日办理入住的顾客明显增多,但酒店依然坚持严格的入住登记制度,确保万无一失。”景莉娟介绍道。

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海西州商贸企业竞相复业运营。全州限额以上单位136家,开业117家,开业率86.03%。第三产业的全面复工复产,意味着按下了群众社会生活有序进行的“重启健”。景区、购物点、公共场所有序开放,让市民感受到疫情趋势不断向好。抗疫不能放松,但生活仍给人以力量。正可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随着公共场所不断开放,人气旺了起来,城市的活力开始迸发出来,提振了公众信心。

  竞相复工 就业信心不断增强

第三产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青海省加快推进第三产业全面复工复产,引导农民工就近就业。

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热贡龙树画苑内,负责人完德正在指导学员们绘制唐卡作品。“画苑共有170名学员,现在已有93人复工,其他人都在家中绘制作品。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于2月23日正式复工,也是为了能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尽快务工,增加收入。”完德介绍说,在家创作的学员学习和收入也不受影响,老师会在线上或去学员家中指导,帮助学员进一步学习和发放创作补助。

据同仁县扶贫开发局副局长梁晓华介绍,同仁县四大文化扶贫产业基地已全面开工,采取“政府+文化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加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热贡艺术技能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生产技能,促进就近就业增加收入,目前全县20个扶贫车间,573名学员全部到岗已经开始参加培训。

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餐饮行业也是吸收大量务工人员的重要渠道,如果餐饮业迟迟不能恢复正常,必然会影响部分务工者的收入,甚至还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效果。正如拉面产业对于青海人不仅是一碗“熟悉的家常味道”,更是一碗“脱贫致富面”。

截至3月23日,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已复工拉面店累积达10126户,已返岗拉面从业人员累积3493人。有效确保了疫情防控任务高质量完成的目标不变,复工复产进度加速度的力度不减,确保全面推动拉面产业恢复疫情前水平,并提档升级,确保贫困群众不因拉面产业受到疫情影响而返贫。化隆县拉面店经营者马玉青表示,疫情期间,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对我们拉面人的帮助也非常大,我们信心十足,撸起袖子加油干。

  扶持政策 经济活力不断增强

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社会被迫按下“暂停键”。如今这热闹且安全的“人间烟火气”的重现,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水电气费用补贴、贷款贴息、房租减免、防疫物资增产扩能、复工复产奖励、服务软件采购补贴、公共服务业务奖补等政策的上线,对第三产业复工复产给予了切实的帮助。

“疫情期间,政府为我们减免了一个月房租,真是减轻了我们不少经营压力。”大连海鲜钻石店经理杨文英表示,这些政策的落实为我们企业复工复产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无独有偶,青海东江港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同样面临着因为疫情暂时不能营业、没有收入、却还有大笔支出的境况。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西宁市税务局深入落实疫情防控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其减免了9.32万元税款。

随着各项政策的出台和专项资金申报工作的开展,中小企业开复工积极性高涨,据调查,自2月13日至3月13日全省中小企业开复工率由15%增长到66.17%。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强化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创新驱动,把各项政策红利充分释放出来,把企业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

这次疫情也催生了一些信息化管理手段,省信用平台(网站)依托“互联网+”技术优势,利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设计开发出一套实用的“信用健康码”微信小程序,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

在海湖新区新华联广场,记者看到管理人员要求进行“信用健康码”扫码登记后方可进入。“‘信用健康码’仅采集了人员姓名、手机号、实测体温、个人活动轨迹等少量信息,大家乐于注册使用,我们也便于人员出入免纸质登记管理。”商场管理人员表示。

截至3月16日24时,已注册机关事业单位、医院、工厂、项目工地、商场超市、酒店等重点单位及场所2987家、累计注册人员逾28.3万人,日登记量超7万人次,为青海省企业复工复产、重大项目开复工和居民生活出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且在疫情防控取得全面胜利后,“信用健康码”可转型为“信用消费码”,面向城市商圈、特色小镇、商业街区、乡镇社区等消费集中区域,全面融合深化信用消费产品,促进信用赋能扩大信用消费。各类有针对性政策的出台为战胜疫

情和复工复产转向达产达效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困境中的企业雪中送炭,保证了企业复工后快速推进业务的正常运转,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

  【视点短评】

  让消费热起来

随着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各行各业已渐渐恢复生机,经济活力迎来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日常生活也进入了正轨。第三产业的有序有力复工复产正是一座城市复苏的重要体现。

老百姓“下馆子”吃大餐是生活回归常态的第一步,这也进一步满足了青海省全面复工复产对餐饮服务需求增加而带来的“刚需”。当餐饮行业重现“五味烹调、三鲜蒸炸”的“烟火气”,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也将感受行业回暖的信号。“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餐饮行业不但需要恢复自身“元气”,还要为其他行业复工复产提供充足“粮草”。

同时,第三产业不但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吸纳就业的最大产业。第三产业若迟迟不能恢复正常,必然会影响部分务工者的收入,甚至还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效果。海东市出台扶持拉面产业发展十条措施,以应对疫情给拉面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帮助拉面从业人员坚定信心,尽快走出困境,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压实主体责任,做推进复工“协调员”;颁布暖企“政策包”,为复产复工企业松绑加力;加码要素保障服务,释放企业储蓄动能;创新审批服务方式,开启线上办理模式……青海省在抗击疫情背景下,统筹疫情防控和重点项目开复工“双向发力”不松劲;周密安排、精准调度,坚持稳投资“以稳应变”;持续加码服务力度,多方协调攻“难点”、破“堵点”,举措有力、服务到位,各类企业和重点项目开工开业明显有效。

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为加速第三产业复苏力度,青海省出台了一系列“接地气”、“暖人心”的举措,以此提振市民消费信心,让市民“走出来”,让消费“恢复起来”,持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线下实体商业发展,发挥商贸服务业吸纳就业主渠道作用,让复工复产步伐迈得更稳、更快。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