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守门人” 筑牢“第一关”

苏 烽

2020年02月09日09:17  来源:青海日报
 

2月2日,正月初九,天气晴朗。

连日的降温天气使得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的室外气温逼近零下15摄氏度。早晨8时30分,尕海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李建民已经收拾好了诊疗设备和排查单,准备开始一天的入户排查工作。

“从正月初二开始,我们每天都要到返乡人员家中测量体温、宣传个人防护措施,进行连续14天的追踪监测。”李建民说,这几日,随着返程高峰期的来临,他和同事们的排查任务量开始增多,但在村医和各村社居民的共同努力下,人员排查和疫情防控效率大大增加。

这一天,李建民需要对富源村的6名返乡人员和6名相关密切接触者进行体温测量等工作。“我们按照尕海镇几个村子不同的特点进行片区划分,责任明晰到人,并动员村医和村委会的力量,共同筑牢基层疫情严密防线。”尕海镇卫生院院长王秀萍介绍说。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上午9时,李建民先来到了离卫生院较近的一户返乡人员家中。

“现在形势十分严峻,我们也特别欢迎医生每天这么负责的到我家,抗击疫情大家都要出力。”这家的主人看到李医生进门连忙把前不久从外省回来的儿子叫过来配合检查。

36.2摄氏度,体温一切正常!

等到监测好各项体征指标后,李建民把详细信息逐项登记在册,并嘱咐说:“没有太大问题,你们也不必要担心,只要按之前告诉你们的做好防护和居家隔离措施就好了。”

听完李医生的话,这家户主才安下心来,指着窗台边的消毒液说:“政府给我们免费发放了消毒液,一天消毒两次,在家里我们也都戴着口罩,可不敢麻痹大意。”

走出返乡人员家中后,李建民没有停歇,向着该村的下一户返乡人员家中走去。

“基层防疫要做到不留盲区,不遗漏每一个人,一定要入户落实到人。”李建民说,自己所负责的片区还算比较近,尽管许多村社和交通主干道都进行了管控,车辆难以直接到达,但他和他的同事们依然会想尽办法入户调查。

沿着镇上的公路徒步3公里,我们来到了位于尕海镇富源村的一处公路设卡点。在卡点处56岁的党员陈发云和村里的一行4人坚守在入村的道路门口。

“请过来测量下体温,登记一下吧!”陈发云虽然知道来的人是镇上卫生院来村里量体温的,但依旧严格进行了各项登记。

“来来往往都是村里的老熟人,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进出都必须登记。”卡点实行24小时全天值守,陈发云他们4人从早上8时就开始在这里值守。

陈发云告诉记者,村里组织了32人进行轮班值岗,对于入村的外来人员进行登记排查。村里还专门设置了8名党员组成的流动岗进行巡逻,劝导村里的闲散人员待在家中,不出门乱逛。

走进富源村,这个有着上千人口的村子显得十分沉寂,空旷的硬化道路上看不到人影,只有循环播放的大喇叭响彻整个村落。

“这两天大家的防护意识都高了,进出门都自觉登记,许多村民也都闭户在家防控疫情。”村党支部书记杜金元介绍说,为了提升村民的疫情防控意识,村里通过16个扩音大喇叭每天都进行宣传。

48岁的飞学福春节期间一直农闲在家,当他在富源村民微信群里看到村里需要疫情防控的志愿者时,毫不犹豫地主动报了名。

“刚开始还是有点怕,不过听了村里的宣传和动员,我的心也放下了。”飞学福说,有了村里的党员干部带头,村里人对疫情防控的积极性都很高,大家就像是拧成了一根绳子,家家户户都重视了起来。

就在和飞学福在巡逻卡点寒暄的一会儿功夫,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李建民和村医杨永福开始了逐户排查的工作,只见两个人的身影不停地穿梭在富源村的街道里……

疫情防控的关键就是一个“防”字,从被动“查”,到主动“防”,各族干部群众在携手共同抗疫的过程中,群防群控、团结一心的那股子劲,成为构筑基层疫情严密防控网最重要的基石。

(责编:王红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