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三地融合加快推进

2020年02月02日10: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一年多来,基础设施联通捷报频传,体制机制衔接也在逐步推进。资金流、人流更加顺畅,优质生活圈逐步形成,三地文化相融、民心聚合……

跨过窄窄的口岸,长居珠海横琴,澳门市民吴丽卿体味到了更多的获得感,特别是就医问药。

在横琴新区宝华路的横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检查、开药,半个小时不到就完成了。近300元的药费,七成由医保自动报销扣除,吴丽卿自己只掏了不到100元。

吴丽卿在珠海工作数年,但由于没有当地医保,看病要么自费,要么就得回澳门,挺麻烦。“去年7月1日,横琴推试点,让常住这里的澳门居民可以参加珠海医保,我是首批拿到珠海医保卡的澳门居民。”她递过自己的医保卡,兴奋地说,“现在一卡通全城,和珠海本地居民一样享受医保报销。有了它,看病配药更方便、更实惠了!”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一年多来,基础设施联通捷报频传,体制机制衔接也在逐步推进。由于粤港澳三地在法律、标准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软件衔接是互联互通最难啃的“硬骨头”。小小一张医保卡,背后是横琴、澳门规则衔接、打通制度障碍的努力。

突破障碍 资源流通更顺畅

“过去是‘资金限制了想象’,不敢想太大,也不能想太大。如今获得这么大笔资金,对香港科研人员有很大鼓舞。”香港科技大学海洋科学系主任钱培元口中这笔科研资金多达1.14亿元,来自广州,跨境拨付到香港,用来支持港科大建立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实验室香港分部。

过去,受限于资金不能直接拨付到港澳跨境使用,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少有牵头或独立承担广东科技重大项目,基本上以联合开发形式,或通过在内地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来实现。

2018年5月,科技部批准内地科研资金过境香港使用,这一困局被打破。2019年3月,广东出台“科创12条”,推动省科技计划项目向港澳开放,建立省财政科研经费跨境使用机制。

港澳一流高校多,科研实力强。广东谋求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协同创新求贤若渴。事实上,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正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首要任务。对此,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感言,突破三地体制障碍,实现创新资源在湾区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促使港澳的科技创新力量和广东的科技创新主体形成协同,是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资金流过去,人才请进来。如何让人员畅行,是努力突破的重点。

2019年底,新横琴口岸旅检大楼落成,从珠海侧到澳门侧,旅客只用排一次队、查验一次证件、经过闸机的3道门,不到60秒,就可顺利通关。在各项政策支持下,珠澳两地联手建设新横琴口岸,而澳门莲花口岸将整体搬迁至珠海横琴口岸。

变“两地两检”为“一地两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变化的背后,离不开内地与澳门法律上的协同。去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实施管辖。今年1月13日,澳门特区行政会宣布,已完成讨论《订定在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适用澳门特别行政区法律的基本规范》法律草案,争取在今年第一季度内完成口岸建设收尾与测试,以及本地立法工作,全力配合横琴新口岸的开通。

路通则财通。粤港澳三地陆路、水路、铁路等交通四通八达。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表示,口岸是一项涉及跨境联通的综合工程,最终应实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

先行先试 共建优质生活圈

去年10月1日,乘着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东风,首批领取横琴新区专用导游证的澳门导游区咏凤,带领由来自菲律宾、葡萄牙、印度的23名游客组成的“澳门横琴首发团”,过境横琴,体验横琴澳门一日联游。这也是香港、澳门导游及领队可在珠海横琴新区执业政策落地后,完全由港澳导游带队的首发团。

导游,需要取得职业资格才能从业。由于香港、澳门和内地法律规则不尽相同,对于职业资格的认定长期互不相通,无法跨境执业。而此次探索香港、澳门导游及领队在横琴新区执业,则是以点带面推进粤港澳职业资格互认整体工作的先行先试。

据横琴旅游部门统计,自去年9月25日举办了首期执业培训班以来,共培训了300名港澳学员,290名导游及领队取得在横琴执业资质;截至目前,他们在横琴共带团5个,服务游客225人。

2019年,广东各地各部门研究实施民生“湾区通”工程,促进公共交通、通信资费、信用信息、电子支付等领域标准互认、政策互通。去年7月5日,广发银行信用卡率先开通了港澳人士申办信用卡的“绿色通道”,多名在深圳前海创业的香港青年成功申请到了第一张中资银行信用卡。

“香港一地,每天往返内地就有70万人次之多,庞大的信用消费需求随之衍生。”广发信用卡中心总裁助理吕胜男表示,港澳人士在内地工作生活会有消费、车贷、房贷需求,但他们在境内的信用体系几乎是一片空白。开通信用卡申请绿色通道,不仅可以让港澳人士跟内地人一样享受信用卡带来的信用消费生活便利,更重要的是,能帮助他们积累境内的个人信用记录,给未来的贷款、投资需求增加便利。

此外,珠三角9城全面放开港澳居民在大湾区买房的限制;港澳学生在珠三角城市就读,视同本地户籍人员或同等享受积分入学等待遇,享受政策规定的全部权利;推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在内地开设社会服务中心,常住横琴且年满60岁的澳门籍居民,到长者饭堂就餐,享受与本地户籍居民同等的优惠补贴待遇……

随着一系列改善民生福祉的举措出台,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大湾区加速成形。从旅游,到消费;从住房,到出行;从医疗,到教育——粤港澳三地居民的生活日益顺畅对接。《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实施一年,已有20万香港居民申请了内地居住证。

文化融合 唱响青春主旋律

“我每周都在大湾区这几座城市跑一圈。”香港科技园孵化的科技公司酷飞发展创始人马颂祺说,公司在香港起步,产品运营在广州,生产加工在东莞,硬件测试在深圳。“为了快速对接整个大湾区的优质资源,我早已过起了湾区生活。”

“粤港澳大湾区”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在暨南大学澳门研究院院长叶农看来,湾区9城在文化上同源同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必须推动文化的整体融合发展,提升三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打造开拓创新、开放包容、多元一体的大湾区文化。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是粤港澳三地文化认同、人心聚合的一次集中展示。

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粤港澳三地青年以同升国旗、共话湾区的方式,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青春主旋律;在珠海、澳门两地,粤港澳大学生先锋交流营上,三地青年共话“我与祖国的故事”;在广州大学城,湾区青年同唱爱国乐章……一场场活动,高潮迭起,将大湾区群众的情感紧紧聚拢在一起。

1月7日晚,由粤港澳地区以及海内外知名音乐家联袂上演的“2020琴澳迎新音乐会”,为湾区观众献上了一台中西交汇的艺术盛宴。横琴新区社会事务局局长助理邓霞秋表示,迎新音乐会的举办为下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础。“横琴将积极配合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定位需求,推进跨境赛事、节日的联合主办,推动琴澳人文互动对接。”

(责编:王红玉、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