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10县开展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

田得乾

2020年01月23日09:03  来源:青海日报
 

  新年前夕,又一批来自广东省深圳市的48710个藏羊电子耳标、19787个牦牛电子耳标运抵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动物疫控中心。作为我省开展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10个试点县之一,给牛羊佩戴耳标是天峻县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工程建设项目的一项重点工作。

  “目前,全县牛羊保险登记工作有序进行中,所需的超高频耳标采购已完成,正在陆续运抵,2019年12月20日开始牛羊耳标佩戴和信息录入等工作。”天峻县农牧水利和扶贫开发局负责人说。

  2019年,天峻县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工程建设项目总投资259.80万元,要建立包含20个典型合作社、10个乡镇农牧技术服务部门、1个屠宰加工企业的追溯基地采集点,以实现牦牛藏羊等畜产品基于物联网的全过程追溯查询。

  青海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牦牛、藏羊是我省主要畜种,在我省经济社会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同时,也是农牧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为保障市场优质牦牛藏羊肉供给、农牧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青海有着“世界牦牛之都”“中国藏羊之府”的美称。

  数据显示,2018年底,我省存栏牦牛481万头、藏羊1220万只,能繁母牛240万头、能繁母羊701万只,年出栏牦牛14.6万头、藏羊706.9万只,年产牦牛肉13.2万吨、藏羊肉12.3万吨。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旅游产业等社会经济的发展,我省牦牛、藏羊知名度不断提升,市场接受度越来越好。此次,我省结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建设,全面推进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这对牦牛藏羊产业发展、实现优质优价、打造“青字号”特色品牌具有重大意义。

  将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试点建设工程作为农业农村部、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建青海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的主要内容和2019年的民生实事工程之一,我省自2019年3月部省共建绿色有机农畜产品示范省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后,加紧完成青海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建设方案编制工作,确定了追溯工程“121”的整体思路。

  根据方案,2019年要在我省牧区六州的兴海、贵南、祁连、刚察、河南、泽库、甘德、称多、乌兰、天峻10个县的200个合作社和规模养殖场的210万头只牛羊和10个屠宰加工企业开展整县试点建设。项目坚持试点先行、分步推广,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按照统一追溯模式、统一追溯标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的“五统一”要求,通过原产地的全程质量控制和便捷的信息采集,将高品质有机牦牛藏羊及其产品全程追溯,实现产销可对接、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

  2019年6月初,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以主要负责同志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任务和责任细化分解到各项目州县和厅属各项目单位,明确了责任人和责任目标,印发了《青海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实施方案(2019年)和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紧接着,我省组织召开全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项目启动部署会,对《青海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实施方案》做了全面解读,对下一步工程建设作了全面动员部署。目前,10个试点县实施方案已经全部完成批复和报备工作,项目已进入耳标佩戴、信息录入、建档立卡阶段,信息网点系统正在招标和建设完善中,将逐步实现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

  为加快推进试点项目建设进度,2019年8月,省农业农村厅还组织召开全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项目推进座谈会,指出了牦牛藏羊追溯试点工程建设工作中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要求各相关部门和6州10个试点县必须将追溯工程试点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质量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提高认识、细化工作方案加快各项工作推进进度。

  2019年11月12日,全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耳标佩戴和信息采集录入实际操作培训活动在兴海县河卡镇举办。10个试点县的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在现场分别进行了耳标佩戴和识读设备信息采集录入的实际操作演练活动,至此我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建设全面进入耳标佩戴和信息采集录入阶段。同时,先后印发了《青海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平台及基地建设系统设计方案的通知》《青海省牦牛藏羊超高频电子耳标参数》和《关于加快推进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各项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方案和工作要求等。

  2019年是全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建设的第一年,眼下各地各部门都在紧盯2019年内完成本区域所有新生牛犊和羔羊的配标和信息录入工作这项重点任务,全力推动我省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体系建设上台阶,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责编:陈明菊、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