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

让绿色成为城市主色调

谭 梅

2020年05月20日09:54  来源:青海日报
 

民和县城区绿化一景。

麻荒滩湿地公园绿化现场。

高速出口新栽植的桃树。图/瞿元清

  绿屏障、绿河谷、绿城区……作为兰西城市群节点上的一颗明珠,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被誉为门户之城,具有十分重要的东进西去纽带作用和有力促进兰西城市群节点城市崛起地位。今年,民和县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国土绿化与保护湟水母亲河相结合,以湟水河流域南北两山和乡镇山体绿化为重点区域,在加快绿色城镇、绿色乡村建设的同时,进一步改善湟水流域生态环境,确保“一河清水向东流”。

  土地荒废是城市和乡村扬尘产生的重要来源,严重影响城市和乡村景观容貌和空气环境质量。为有效减少扬尘,改善空气质量,美化城区环境,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连续掀起全县春秋两季造绿高潮,全力打造青海东部绿色屏障,今年春季绿化再见成效。

  “废荒地”变新景点

  提升城区绿色高“颜值”

  站在湟水河民和段出境区域河畔,河水清澈,潺潺流淌。湟水河河岸这边,新栽植的桃树郁郁葱葱,黄绿相间的绿植开得正盛,旁边,年前栽植的各类植被已经拱出了嫩芽。河岸那边,山杏、柳树、油松等乔灌木随风摇曳生姿。4月27日,记者在民和县米拉湾至山城十字迎宾道路北侧、G6京藏高速以南的麻荒滩湿地公园二期绿化路段看到,曾经荒草丛生的闲置地块,经过改造,如今已经发生蜕变。

  “这儿是下高速必经路段,是民和县的门面。我们3月初就开始召集绿化工人开复工,目前已经完成补种工作,要对迎宾道路两侧的草坪进行铺整。”据民和县园林局绿化服务中心主任柳智勇介绍,他们专门制定了改造提升方案,以“桃花”、“河湟文化”为设计主线,划分为城市门户区、桃花生态公园景观区、林荫漫步区三大功能区。以雪松、油松、青海云杉、桃树、国槐、白蜡、山杏、沙枣、丁香、卫矛、连翘等为主进行树木绿化。采用乔灌木搭配,色块、花卉、草坪组团等方式进行配置。同时,辅以体现河湟文化、民和地域特色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为主的景观小品,打造一条凸显“天路桃源,魅力民和” 的青海省东部门户城市迎宾大道。“目前,这块区域已绿化14.73万平方米,再过不久,这里就会呈现出整体的改造效果。”柳智勇说。

  “改头换面”的除了如今的麻荒滩湿地公园,还有位于G6京藏高速民和出口入城公路以北的史纳湿地公园。

  位于民和县川口镇史纳村的史纳湿地公园原为民和镁厂工厂遗址,如今已是充满生机、绿意盎然的湿地公园。占地88公顷的湿地公园,其绿化面积73.33公顷,占83.3%;人工湖及辅助基础设施用地14.67公顷,占16.7%。

  据民和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瞿元清介绍:史纳湿地公园的绿化按照“融植被,合四季”的绿化构思,根据丰富的水体设计、轨道风貌,利用不同色叶、开花、常绿植物营造“桃杏争春,彩妆四季”的美景,以山水骨架为本底,打造以滨河生境为依托,集生态修复、自然科普于一体的城郊湿地公园。截至目前,已完成95%的栽植任务,共栽植桃树、油松、国槐、垂柳、山杏等乔木树种1.4万株,其中桃树面积约占绿化总面积的60%。以乔灌木搭配,色块、花卉、草坪组团等方式栽种丁香、榆叶梅、连翘等灌木树种8000丛。

  而麻荒滩湿地公园二期和史纳湿地公园的绿化只是民和县2020年春季绿化工作的一部分。数据显示,2020年,民和县春季义务植树造林工作以湟水河流域南北两山坡面、铁路沿线已清理整治地块及乡镇山体绿化为重点区域,参加人数11万人,计划完成全民义务植树75万株,新造林150公顷,补植补栽173公顷。

  截至目前,民和县参加义务植树9万人,完成义务植树60.2万株,造林面积220公顷。

  河岸、空地绿化美化,街头游园空地进行补植、硬化,高速引线附近打造绿色立体景观……民和县把城市国土绿化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实现了减少扬尘与美化环境统筹兼顾、同步推进的工作局面,将以前无人问津的“废荒地”变成了人人喜欢的“新景点”。

  栽绿植+美环境

  开启乡村无滤镜“美颜”

  一排排树木郁郁葱葱、一条条道路整洁干净、一簇簇鲜花竞相绽放、一座座菜棚蔚为壮观、一户户人家窗明几净……初夏时节,惠风和畅,走进民和县川口镇各村,村庄内外、房前屋后、道路两侧、田间地头、边边角角……处处可见新栽的小树苗,放眼望去,绿色尽收眼底。桃树、油松、青海云杉、雪松、国槐、垂柳、山杏、丁香、榆叶梅、连翘等,树品繁多,乔灌结合,以及各类花卉的装点,让每个村都有自己的主打特色。

  让“绿色”成为村庄主色调的川口镇大庄村,每年都会抢抓春天植树造林的好时机为村庄添绿。今年,大庄村除道路两旁进行补植补栽外,村里的房前屋后、边边角角也都种上了树,主要树种为桃树、山杏、丁香。他们希望村庄一年四季见绿,花季繁花盛开,满村春色。

  “现在我们的村庄住着越来越舒心,要树有树,要花有花,等到夏天会更美。环境好了,我们的日子也就过得畅快了。”大庄村的张老汉对这样的“乡村焕新颜”行动非常欣喜。

  村民口中的变化都缘于当地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近年来,民和县持续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坚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力推动东部门户城市形象提升。

  对于乡村的绿化“美颜”工作,民和县对县域内22个乡镇公路沿线、房前屋后、村庄周边进行增绿行动。共发放各类花卉种子700余公斤。同时,民和县的绿化工作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四旁植树以及道路沿线、铁路沿线、庭院绿化等栽植苗木37万株。各地村民也在积极抢抓最后的关键时期,加快绿化进程。

  春天种下一棵棵树苗,来年收获一片片绿荫。如今,村庄变美了,环境变好了,空气新鲜了,这是老百姓最切身的感受。

  而发生这种变化的不只是民和县川口镇。

  “过去,渠道都被垃圾给堵上了,通过这几年的宣传和整治,环境改善了,大家的素质也提升了。”正在清扫自家大门口的核桃庄乡核桃庄村的冶大爷说道。这种改变,也得益于核桃庄乡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的持续推进。

  走在镇上,放眼望去,一片片树木绿意盎然,横竖交织的乡村道路全部硬化,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开窗见绿、推门进园,成了村民们幸福生活的“标配”。数据显示,自“十三五”以来,民和县完成村庄绿化161个,完成生态环境整治绿化103公顷。

  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关系到群众的生活质量。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民和县全面动员,聚焦村庄清洁行动、厕所革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结合脱贫攻坚、国土绿化、铁路沿线整治、湟水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加大整治力度,树越来越多,配套设施越来越完善,环境越来越宜居……乡村颜值进一步提升,感受着身边悄然之变的群众也开始自觉行动起来,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文明力量,描绘着新时代乡风文明的新画卷。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