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都:向着决胜小康昂首挺进

解丽娜 陈 晨

2020年05月19日10:46  来源:青海日报
 

七里店易地搬迁安置小区。

中岭乡甘沟脑村“贫困户互助小组”成员领到工资。本报记者 李娜 摄

蒲台乡中式烹饪技能培训授课现场。

乐都区中坝乡卫生院集中为老年人体检。

寿乐镇昂么光伏电站。2019年,乐都区14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8798户29663人脱贫,“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乐都区委宣传部、区扶贫开发局供图)

  2020年4月21日,海东市乐都区正式退出贫困序列。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乐都区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举全区之力攻城拔寨,艰苦奋斗,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为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

  五年来,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履行“一线总指挥”职责,全区党员干部全部下沉,21名区级领导干部深入19个联点乡镇,联乡包村蹲点指导,形成了四大班子齐上阵,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中央、省、市、区104个党组织与全区348个村党组织固定联点帮扶,6912名党员干部与8934户贫困户结对认亲开展帮扶,构筑了人人关注扶贫、人人支持扶贫、人人参与扶贫的大扶贫局面,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大扶贫格局。

  五年来,全区筑牢政策体系“四梁八柱”,聚焦“六个精准”和“八个一批”要求,打出“1+8+10”脱贫攻坚“组合拳”,精准发力,攻城拔寨,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全区141个贫困村全部实现退出,8798户29663人脱贫,“十三五”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部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全面实现。

  易地搬迁搬出新气象

  走进七里店安置区,楼房林立,环境优美,这里配套建设了幼儿园、全日制中小学、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卫生院、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图书室等,是全省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全区功能最为完善的新型小区。

  曾经祖祖辈辈生活在大山深处,靠天吃饭,赖地穿衣的李香兰压根没想过,有一天会走出大山,住进高楼,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过去出趟山要走近两个小时,如今住进了这么好的房子,小区里有卫生所、幼儿园、超市,还有各种健身器材,生活真的太方便了!”李香兰幸福地说。

  针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实际,乐都区累计投入13.4亿元,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和东部干旱山区整乡整村搬迁试点建设任务,共建成“梦圆居”、七里店等11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涉及16个乡镇160个村7466户24993人,占海东市搬迁总户数的一半以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84户8161人,搬迁建档立卡户占全区总贫困户的27.1%,从根本上改善了住房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易地扶贫搬迁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挪窝”工程。为了让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稳、能致富,乐都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拔穷根”并举,提前谋划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制定《乐都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产业就业规划》等方案,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在安置区落实后续帮扶措施。

  同时,充分利用人均5400元的到户产业项目发展资金、每村50万元互助资金和区级自筹资金,“以户定业、以户定扶”,通过劳务输出、发展产业、生态补偿、创业就业、兜底保障等方式,实现稳定增收。

  全区每年近10万人次农民借助“乐都高原电建”“蒲台水暖工”等劳务品牌外出务工,累计带动全区包括安置点在内的贫困劳动力就业近万人次,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

  产业带动闯出新天地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发力,重在产业扶贫。

  乐都区把发展产业作为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按照“区有扶贫产业园、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思路大力发展产业,扶贫产业“遍地开花”,实现群众稳定增收。

  在洪水镇李家壕村樱桃示范基地,村民们正忙着覆土、浇水。邢克梅是李家壕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年除了在樱桃园打零工收入4000多元外,2000元的土地流转费,再加上产业到户资金入股后的年底分红,如今她们一家人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靠发电就能有收入,这是贫困户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事。位于乐都区寿乐镇昂么村和杨家山村的集中光伏扶贫项目带动141个贫困村5616户贫困户受益。截至今年4月底,全区已分红636万元,其中,140个贫困村每村分红4.4万元。

  在发展主导产业的同时,乐都区还通过政策引导、金融支持、财政奖补等措施,因户施策引导农民就地发展短平快的小产业,力争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有一个产业增收项目。

  寿乐镇对巴子村的山沟里,乐都区永良合作社的张玉花一大早就开始在自家的5栋兔舍饲喂兔子。该合作社由青海湖旅游管理局联点帮扶180万元建成,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养兔产业。

  近年来,乐都区累计投入各类产业发展资金5.36亿元,重点实施特色种植业、养殖业、交通运输、个体经营、农产品加工、光伏发电等6大类55项多元化产业发展项目,打造了卯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富硒大蒜、瞿昙国际滑雪场和李家壕大樱桃4个扶贫产业园和9个乡村旅游项目,辐射带动全区5242名贫困人口增收,实现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到户产业全覆盖。大力发展旅游业,2019年全区旅游人数达2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35%,9个旅游扶贫示范村项目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66人,户均增收1.5万元以上。

  探索走出了“一沟一特色、一沟一亮点”的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模式,一产增加值由2015年的11.38亿元跃升为2019年的15.1亿元,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潜力得到充分挖掘,农业自身经营效益不断提升,推动了扶贫工作从“输血”向“造血”转变,全区354个村均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行业扶贫映出新生活

  聚水成河,汇涓成海。只有齐心协力,团结一心,才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近年来,乐都区聚焦行业扶贫“十大工程”,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先决条件,紧紧围绕脱贫摘帽标准,全区各行各业累计投入扶贫资金74.6亿元,全面推进实施“八个一批”“十大扶贫工程”。

  投资6.9亿元完成141个贫困村村道硬化、桥梁配套、易地搬迁安置点道路配套及六盘山扶贫攻坚示范项目,实现全区354个行政村道路硬化全覆盖;

  投资近2亿元完成8052户农牧民危房改造,群众安全住房得到保障;

  累计投入1.3亿元解决了全区26602户10.6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实现全区所有行政村安全饮水达标;

  争取资金4.4亿元实施全区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区所有行政村安全生产生活用电全部达标;

  累计投资3.98亿元加大控辍保学力度,全面完成教育脱贫各项指标;

  投资1858万元维修改造乡镇卫生院2所、新建或维修村卫生室325所,农村综合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累计投资7800万元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宽带网络普及等项目,惠及全区19个乡镇175个村,所有行政村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

  累计发放“530”扶贫小额信贷1366户5638万元,成立141个贫困村扶贫互助协会,注入资金7050万元,累计发放贷款1.43亿元,切实保障了贫困群众产业发展资金需求;

  建成区级电子商务服务中心,在141个贫困村均设立村级服务点,应用推广3000人次,累计销售额达898.5万元;

  东西部扶贫协作形成了有效的帮扶协作机制,精准实施产业、助医助学、劳务协作等5大类23个项目,完成投资1.5亿元……

  看着脱贫攻坚的累累硕果,我们期待着,乐都区乡村振兴再次绽放绚烂之花!

(责编:刘沛然、杨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