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金融“活水”潤澤祁連山 牧民增收致富勁頭足

顧斐菲
2025年07月23日17:36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張掖的玉米秸稈香,祁連的牛羊膘情壯。”走進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的“異地借牧”點,養殖戶們臉上洋溢的笑容與圈舍裡此起彼伏的牛哞聲交織成景。農行海北祁連縣支行精准滴灌,把金融活水送到借牧一線﹔從“逐草而居”到“跨省借牧”,小小牲畜正牽起兩地生態、經濟、民生“三贏”的新紐帶。

貸款直通牧場:從“等貸難”到“及時雨”

祁連山下,七月驕陽映照著張掖市民樂縣整齊的養殖大棚。養殖戶馬英穿梭在牛欄間,育肥牦牛毛色光亮。“能放心擴大規模,多虧了農行這筆‘及時雨’!”他口中的“及時雨”,正是農行海北祁連縣支行發放的100萬元貸款。而在不遠處的養殖棚裡,來自祁連縣扎麻什鄉夏塘村的馬忠義撫摸著健壯的牦牛感慨:“去年9月剛搬來時隻有300多頭,不是農行20年的接力支持,我們的養牛產業早完了!”

農行工作人員講解金融政策。人民網 顧斐菲攝

創新貸款模式 激活產業新動能

草場“輪休”催生異地借牧,為緩解祁連天然草場壓力,“異地借牧”模式應運而生。

馬忠義算了一筆賬:“張掖玉米秸稈多,租賃棚圈便宜,光草料錢每月就能省1萬多!”但跨市轉移、規模擴大的資金需求曾是最大難關。

農行海北祁連縣支行創新“政府增信+活畜抵押”貸款模式,讓養殖戶輕裝上陣。馬英對比利率變化:“過去100萬元貸款一年利息近7萬。現在農行貸款利率加上國家貼息,兩年省下近10萬!”馬忠義今年貸了90萬元,“村裡八成養殖戶都靠農行資金周轉,三年還清本息,利率實實在在!”

西門塔爾牛毛色光亮。人民網 顧斐菲攝

金融活水持續賦能 共繪富裕新圖景

機械化正改變傳統牧業圖景。在自動飼喂區,攪拌機將草料精准傳輸至撒料摩托。“兩人管300頭牛很輕鬆!”馬英演示著。

在張掖市郊,祁連縣八寶鎮養殖戶陳明仰望著成排的鋼結構牛舍。“2015年在農行貸了35萬起家,在祁連養了600多頭牦牛。”他指著佔地百畝的牛棚笑道:“2020年帶著合作社搬到張掖,2021年農行420萬貸款讓合作社站穩腳跟,今年又批了600萬擴建新場!”施工圖上清晰標注著進度。2025年10月,這座能容納4000頭牛的全封閉式養殖場將正式投產。“過去在祁連散養費時費力,新場實現機械化喂養,10個人的活4個人就能干完!”

成排的牛舍。人民網 顧斐菲攝

“這批160頭出欄后每頭能賺1萬元。”馬英信心滿滿。馬忠義則計劃秋收后繼續擴大存欄:“有農行托底,咱就敢甩開膀子干!”

農行祁連縣支行行長武彬介紹:“近五年我們累計投放‘異地借牧’貸款超8000萬元,200多戶祁連牧民在張掖扎了根。”當金融活水浸潤祁連山麓,草原上的歌聲正嘹亮。

(責編:馬可欣、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