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高原“桃中仙子”一口甜上心頭 一路富了村頭

2025年07月08日10:47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盛夏七月,青海省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大棚的桃林迎來豐收季。被譽為“桃中仙子”的白鳳水蜜桃挂滿枝頭,粉嫩飽滿的果實散發著誘人甜香。果農們穿梭其間忙著採摘,游客們提著果籃體驗田園樂趣,分揀中心內工人們將鮮桃精心包裝發往各地……一幅產業興、百姓富、生態美的鄉村振興畫卷正徐徐展開。

水蜜桃初長成,套袋保護果實。許洪攝

這顆從隴原大地“西遷”至河湟谷地的“甜蜜果”,憑借卓越品質與產業融合新模式,成為當地鄉村振興的“黃金名片”,更書寫了新時代“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興農新篇。

樂都引進的白鳳水蜜桃源自甘肅安寧,以皮薄肉厚、汁多甘甜聞名。2020年,高廟鎮匯櫻大櫻桃種植合作社負責人王勝元帶領團隊赴甘肅考察后,大膽引入這一品種,開啟了一場“甜蜜實驗”。

水蜜桃成熟。嚴靜怡攝

“樂都區高廟鎮平均海拔1900米,年日照超2800小時,晝夜溫差達12℃,加上湟水河沖積形成的沙質土壤,與白鳳桃原產地的氣候條件高度契合。”王勝元捧著果實介紹,經過五年試種,白鳳水蜜桃在樂都“落地生根”,今年是首次大規模挂果,預計畝產超1000斤。更令人驚喜的是,高原強紫外線與晝夜溫差賦予果實獨特優勢——糖分積累更充分,甜度達20度以上,汁液率超85%,果肉細膩如凝脂,甚至可用吸管直接飲用桃汁。

為打破傳統水蜜桃8月中旬上市的局限,合作社創新採用“陸地+大棚”雙模式種植,通過提前覆膜保溫、延遲採摘等技術,將大棚白鳳水蜜桃的上市時間提前至6月底,成功填補市場空白。在分揀中心,剛採摘的白鳳水蜜桃被精心裝入禮盒,果面細絨如初雪般輕柔,指尖輕捏便能感受到果肉的柔嫩彈性。

水蜜桃包裝上市。許洪攝

“我們嚴格執行‘一枝一果’疏花標准,確保每顆桃子都能獲得均衡養分供給,採摘后2小時內進入預冷庫,按重量、糖度分級包裝,實現‘從枝頭到舌尖’的新鮮直達。”分揀工作人員李梅青說道。

樂都白鳳桃的甜蜜不僅滋養了舌尖,更激活了鄉村經濟。據檢測,其富含維生素C、鐵質及多種氨基酸,“硬溶質”特性賦予獨特口感——初食脆甜如梨,放置兩天后則軟嫩多汁,滿足不同消費者偏好。這種“會爆汁的白鳳桃”迅速成為了市場寵兒,來自浙江的游客張女士品嘗后贊不絕口,“跟江南的桃子一樣香甜,高原的陽光果然能釀出不一樣的甜蜜!”

王勝元展示成熟的水蜜桃。許洪攝

王勝元表示,目前合作社已建成55畝高標准果園和10畝溫室大棚,種植白鳳水蜜桃、蟠桃、油桃、大櫻桃等多個品種,形成“四季有果”的產業格局,溫室種植不僅提高了水果品質和產量,還通過錯峰上市佔據市場先機。

“我在合作社負責疏花套袋、分揀包裝等工作,月收入4000元左右,還能照顧家裡的老人孩子。”社員郭滔邊包裝桃子邊說。像她一樣,高廟鎮西村30余名村民通過務工就業方式參與桃產業,人均年增收超1萬元。近年來,高廟鎮依托“春季賞花、夏季採果”模式,每年春季桃花盛開時,都會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觀光、拍照、賞花﹔盛夏時節,又有不少游客奔著香甜可口的果實而來,帶動了周邊餐飲、旅游等行業的發展。

水蜜桃挂滿枝頭。嚴靜怡攝

從隴原大地到河湟谷地,樂都區以桃為媒,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讓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因桃而活、因桃而興。如今,這顆“會爆汁的白鳳桃”不僅甜透了消費者的味蕾,更以其蓬勃發展的產業態勢,成為新時代農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樣本。展望未來,這顆高原“仙子桃”將化作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持續釋放發展活力,讓廣大農戶在產業發展中共享豐碩成果,繪就共同富裕的嶄新篇章。(楊啟紅、嚴靜怡、許洪)

(責編:馬可欣、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