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人,先要親民(現場評論)

文化活動親民惠民,文化建設才更富生命力
推動更多文化活動和產品走入生活、親近群眾,人們就能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更真切感受文化的魅力
不久前,音樂愛好者“打卡”天津共享鋼琴的視頻,引發關注。“打卡者”表示,他在天津發現20多處共享鋼琴,分布在地鐵站、商場、酒店大堂、廣場、醫院等場所。
在天津吳家窯地鐵站,筆者也看到一架共享鋼琴。一個小姑娘正在彈奏,雖不是很流暢,也有點難為情,但在媽媽鼓勵下彈了下去。一曲終了,周圍人報以熱烈掌聲。緊接著,早已等在旁邊的小男孩上場,他彈得悠揚動聽,來往乘客被琴聲吸引,紛紛駐足。
在很多人看來,鋼琴是“高雅”樂器,即便出現在酒店、廣場等場所,也是有演出門檻的,得由專業人士彈奏。如今,一些大城市出現共享鋼琴,普通人也能在公共場所走近它,坐到琴凳上,觸摸、彈奏、表演,感受音樂的迷人之處。
共享鋼琴是展示自我、交流經驗的載體。對於音樂愛好者來說,共享鋼琴上的琴聲格外有吸引力。悠揚的琴聲在地鐵站、大型商超、醫院門診大廳回蕩,也能增添別樣的藝術氣息。美妙音符營造良好氛圍,普通人被不期而遇的音樂感染。因為共享鋼琴,一些音樂愛好者還經常碰在一起,互相切磋的同時,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甚至由此加入一支樂隊,獲得更多演出機會。
有市民說得真切:“共享鋼琴讓我感動,因為這是普通人的舞台,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期待天津能有更多這樣的公共文化空間,讓藝術融入百姓生活。”將藝術融入生活的創新實踐,展現出城市對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視和關懷,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群眾對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更多需求,分眾化、多樣化、期待高的特點明顯。順應這一趨勢,既要繼續豐富專業演出、專業賽事等方面供給,還要想方設法讓文化活動走進基層、貼近生活,吸引群眾主動參與、共創共享。
文化活動親民惠民,文化建設才更富生命力。從“村晚”到“村T”,火爆出圈靠的是群眾參與。以扭秧歌這一傳統群眾文化活動為例,在陝西榆林舉辦的2025全國秧歌展演活動中,39支隊伍走上街頭,扭出精氣神、扭出幸福感。“帶勁”“真是提神”等觀眾評語,讓人感動又激動。文化活動何以生機勃勃?關鍵是讓各行各業的群眾共同參與,讓天南海北的人們共情共鳴。以文化人,首先要親民。推動更多文化活動和產品走入生活、親近群眾,人們就能在豐富的文化體驗中更真切感受文化的魅力。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也是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因素。前不久,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意見》提出,“提升多樣化社會服務可及性”“建設群眾可感可及的社區公共文化空間”。讓公共文化可感可及,離不開好的創意。共享鋼琴的實踐啟示我們,無論是音樂、戲劇、舞蹈,還是其他文化活動,都可以通過開放、共享的方式,走進城鄉適宜角落,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文化如水,浸潤無聲。讓文化的設施、形式、內容更廣泛地觸達群眾,為更多人創造感知、體驗的機會,定能激發廣大群眾熱愛文化、參與文化創新的潛能。
(作者為本報天津分社記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上海音樂學院援青工作站在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挂牌成立
- 人民網西寧7月4日電 (記者楊啟紅)7月3日,上海音樂學院與青海省建立對口幫扶特色音樂思政、民族地區拔尖音樂人才培養機制工作座談會在果洛西寧民族中學舉行。同時,上海音樂學院援青工作站在果洛西寧民族中學挂牌成立﹔青海師范大學、青海民族大學挂牌成立民族地區拔尖音樂人才聯合培養基地、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青海分基地、“大思政課”教育實踐基地。…
- 2025環青賽,蓄勢待發!
- 雪山映襯金色花海 車輪劃過22℃的清涼夏日 2025“中國工商銀行杯”第二十四屆環大美青海國際公路自行車賽(以下簡稱“環青賽”) 在高原大地掀起一場速度風暴 本屆環青賽將於7月5日在青海省西寧市開幕 7月6日至7月13日進行比賽 7月13日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縣閉幕 作為國際知名體育賽事 環青賽以高水平競技性和廣泛的國際影響力 為青海帶來了大量關注度 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來到青海開啟環青賽“觀賽之旅” 賽事拉動了當地旅游、餐飲住宿、交通出行等消費 本屆賽事總裡程1400公裡 參賽選手將在騎行中 穿越雪山、草原、湖泊與花海 車輪下的每一公裡都展現著青海獨特的生態魅力 環青賽組委會 更是以“精准預報、全域覆蓋、科技賦能”為核心 全面啟動賽事氣象保障服務 環青賽期間 是青海各地群眾及旅游人口最為密集的時期 沿途各承辦地依托沿線特色景區景點 策劃精品旅游線路 打造“旅游+賽事”模式 讓賽事活動與地方旅游相得益彰 營造“以賽促旅、以旅興賽”的濃厚氛圍 提升“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品牌影響力與美譽度 環青賽的背后 是一條產業升級 文旅融合的創新發展之路 當車輪轉動 消費引擎激活雪域高原的盛夏激情 這場扣人心弦的體育賽事 正蓄勢待發 (圖片均由賽事組委會提供).…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