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進中國︱千年古堡 文韻悠長

黃土夯筑的城牆、幽閉狹長的巷道,歲月斑駁的藏式木門……這裡是地處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年都乎鄉郭麻日村的郭麻日古堡,其歷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7世紀,是一座鎮守邊關的軍營城,被譽為中國兩千年屯墾戍邊史“活化石”。千百年來,高原的晨昏沉澱在古堡的舊牆縫裡、石板路上,記錄著那段兵荒馬亂的悠長歲月。
郭麻日古堡是青海省年代最早、國內保留最為完整的古堡之一。2006年,郭麻日村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亦是青海唯一獲此稱號的行政村。
古堡是黃土夯筑的長方形“城池”,內有東、西、南三個城門,東門設置在入村道路旁,是古堡與外界聯通的主要出入口,在古代更有扼守交通要道的功能。古堡內道路幽閉狹長、迂回蜿蜒,巷道最寬處約3米,窄處僅容一人通過,布局錯綜復雜,高大的夯土牆除院落入口外沒有任何窗口,如同迷宮。
近年來,古堡內不少老房子經過修繕和保護,被活化利用,成了咖啡館、設計工作室、微型展館等,“文藝范兒”十足。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住在官卻扎西家的民宿裡,暢聊文化差異,品嘗藏式早茶﹔丹布古宅的梁柱間,游客的鏡頭與歷史的斑駁交織交匯,豐盈了游人的視野與內心……(孫海峰、白波、張力洋、王紹紹、甘海瓊、楊啟紅)
郭麻日古堡造型獨特,東西長220米,南北寬180米,是一個由黃土夯筑的長方形“城池”。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古堡內部的青石板路最寬處約3米,最窄處僅容一人通過,兩邊是高大的土牆。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高牆圍抱的巷道迂回曲折,土木結構的藏式建筑特色鮮明,傳統建筑和現代騎行工具同處出現,現代與歷史,在這裡和諧地融為一體。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青年唐卡畫師官卻扎西在自家畫室創作。他曾應青海塔爾寺等多家寺院的邀請進行繪畫。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官卻扎西在自家開辦了郭麻日小藝術博物館。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丹布古宅是郭麻日村現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宅,距今已有600多年歷史。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郭麻日村村民。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郭麻日村的孩童在村頭玩耍。人民網記者 張力洋攝
官卻扎西家的民宿。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點擊進入專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