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青海樂都:兩季輪作“解碼”一地雙收

2025年06月16日11:43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今年的大棚洋芋,不僅個大、品相好,味道也綿密香甜,更關鍵是能賣個好價錢!”海東市樂都區高廟鎮大棚的洋芋上市了,村民李善金一邊麻利地將洋芋裝袋,一邊高興地算著賬。

在高廟鎮保家村,一座座現代化的鋼架拱棚在晨霧中泛著銀光。走進洋芋大棚,棚內一派繁忙有序的豐收景象,一顆顆剛剛破土、個頭飽滿的洋芋被迅速分揀、裝袋,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

大棚裡長出了“金蛋蛋”。樂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這批頭茬洋芋趕上了好時間,每斤能比露天種植多賣8毛錢左右!”李善金抹去額頭汗珠說。

保家村的這片土地承載著村民們世代農耕的記憶,但卻一直困於“種一坡、收一車、賣一摞”的“傳統怪圈”。村黨支部書記王秀梅翻開舊賬本說,“往年全村露天洋芋畝均產量2800斤,收購價每斤0.6元,扣除成本后畝均收益不足千元。再要是遇上連陰雨,爛在地裡的洋芋也就沒啥收益。”

為了打破困境,2024年,高廟鎮積極爭取資金,在保家村實施了鋼架拱棚建設項目,共建成140棟、佔地63畝的設施大棚,並確權到84戶農戶手中,採用“黨支部+經營主體+農戶”的農業發展模式,為這片土地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保家村迎來了豐收年, 大棚裡長出了“金蛋蛋”。王秀梅說,“拱棚洋芋實現了早春育苗、初夏上市,比露天種植提前90天搶佔市場空窗期,正好填補空檔期,價格優勢非常明顯。”

大棚內一派忙碌景象。樂都區委宣傳部供圖

大棚內採挖,大棚外裝車。保家村裡訂單更是早早“飛”來,帶著泥土芬芳的新鮮洋芋運往省內各大市場、超市。在商超均能賣到2.5元/斤左右。李善金指著訂單系統,“西寧的商販提前一個月就下了單,這幾天冷鏈車每天凌晨三四點准時發車。”

王秀梅介紹,今年新上市的洋芋預計總產量達25萬斤,按每斤1.2元的保底收購價計算,總產值可達30萬元,實實在在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而這僅僅是開始,拱棚不只是種洋芋的“容器”,更是鄉村振興的“孵化器”。“洋芋採收后,利用棚內溫濕度,還能接著種兩茬蔬菜,畝均增收2萬元。”李善金指著棚內說道。

李善金一邊在大棚裡忙碌著,一邊謀劃著種完洋芋以后再種點蔬菜。“今年又是個豐收年呀。”李善金說著,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近年來,樂都區高度重視“菜籃子”工程建設,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技術推廣等多種方式,不斷加大對蔬菜產業的支持力度。另外,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充分利用電商平台、農產品展銷會等多種方式,讓樂都區的蔬菜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進一步提高樂都區蔬菜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如今的保家村,已形成“春洋芋+夏蔬菜”的兩季輪作模式,土地利用率提升100%,真正實現了“一地生兩金”。從傳統農耕到現代農業,從“靠天吃飯”到“科技賦能”,保家村的大棚裡,一顆顆“金蛋蛋”正繪就鄉村振興的嶄新圖景,讓村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日子越過越甜。(張莉萍、王桂萍)

(責編:況玉、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