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享勞動教育

叮鈴鈴,叮鈴鈴……一陣鈴聲響起后,西寧市第十中學的校園內頓時熱鬧起來。
學校的菜園子裡,在八年級3班的責任田旁邊,老師正在給大家講解注意事項,“請大家注意觀察,上次我們來的時候豆角的長勢和今天的作對比。”“水不能澆太多,大家一定要注意。”
摘豆角。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與此同時,在學校的“小景點”孔雀園裡,學生們爭先恐后地想給孔雀喂食,但卻得到了老師的禁止,“孔雀的食量並不大,大家記住不能過度喂食哦。”
學生給孔雀喂食。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這是西寧市第十中學將勞動教育與學校的“一校一品”深度融合,為學生帶來一場集知識性、趣味性、實踐性於一體的勞動盛宴,從播種到收獲,從喂養到觀察,西寧市第十中學的孔雀園、菜園子成了勞動教育的“活教材”。
孔雀園裡有6隻孔雀,為了讓全體學生體驗喂養孔雀、觀察孔雀的生活習性,學校給所有班級排班,一個班級輪值一周,學生們化身“小農夫”,當起了孔雀飼養員。菜園子裡,每一個班級劃分責任田,從播種到收獲,“小園丁”們盡心盡力,別樣的“田園牧歌 ”式勞動課每天都在這裡進行。
勞動,可以樹德、可以增智、可以強體、可以育美。在西寧市第十中學的校園裡,勞動教育是一直以來學校重視的課程,2021年起,學校購買孔雀,讓學生們在觀察喂養中,樹立熱愛大自然、熱愛動物的良好品格﹔菜園子裡,豆角、西紅柿、草莓、辣椒,各類蔬菜成長的過程讓習慣了快餐文化的學生們,第一次真切體會到生命成長的脆弱與堅韌。
學生們互相進行討論。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從無到有,學生們用汗水澆灌希望、從嫩芽到果實,學生們用愛心守護成長、從採摘到分享,學生們用行動傳遞快樂。收獲后的班會課上,教室彌漫著蔬菜和泥土的清香。同學們圍坐在一起,分享這段難忘的經歷。有同學感慨:“以前總覺得讀書才是學習,現在明白,勞動裡藏的學問更深更大。”還有人委屈著說:“我種的一株小苗沒有成活,我真切體會到高原上種活植物是多麼不容易,但與此同時,地理課的知識一下子也鮮活起來了!”班主任老師接過話茬:“選種、除草、澆水、收獲,每個環節都需要知識和耐心,這就是最好的實踐課堂。”
學生們收獲的果實。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全程陪伴孩子們的西寧市第十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楊銀山頗有感觸,“設立孔雀園、菜園子,我們的初衷就是讓孩子們深刻理解讀書與勞動是相輔相成的,知識能指導勞動,勞動也能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希望我們的‘這方淨土’能成為孩子們快樂和知識的源泉,讓孩子們帶著這份感悟,在未來的日子裡,既讀萬卷書,也行萬裡路,在學習與實踐中不斷成長。”
悉心呵護小苗成長。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一直以來,西寧市第十中學以體育教育和勞動教育為具體路徑,在深入挖掘辦學特色的同時,也努力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在西寧市第十中學機器人教室內,各類機器人、航模、無人機等應有盡有,學生們利用專業賽道進行無人機飛行操作。在剛剛結束不久的2025年西寧市中小學生機器人競賽暨創新設計大賽中獲得一等獎3個、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首次實現參賽學生全獲獎。
學生正在進行無人機飛行操作。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勞動技能在新一代青少年手中煥發生機,勞動精神在實踐的土壤裡落地生根,讓學生真正實現“做中學、學中悟”。
正在休憩的孔雀。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校園裡琅琅書聲次第響起,孔雀開屏成為校園裡亮眼的景點,菜園子裡的蔬菜也在用力生長,耕田亦耕心,養鳥亦養心,在校園裡的勞動實踐,學生們讀懂了一本珍貴的無字之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