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滾動新聞

世界環境日之際,探訪源頭、入海口的郵局

寫一封給長江的信(神州看點)

陳 杰 王梓涵
2025年06月05日08:4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長江1號”郵局,講好長江源生態故事

  新華社記者 陳 杰 王梓涵

  地點:青海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

  海拔:4540米

  開站時間:2016年

  早上8點,青藏高原腹地。

  青海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長江1號”主題郵局的工作人員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唐古拉山鎮平均海拔超過4500米,長江正源沱沱河與青藏公路在此交會,沿途的貨車司機、游客在鎮上補給休整。

  2016年,“長江1號”主題郵局建立,是區域內的快遞樞紐,也是為游客提供臨時休息、充電等服務的驛站。

  走進郵局,休息區、咖啡角、紀念品展區依次排布,牆上的一幅雪山壁畫在燈光下熠熠生輝。來自河北的志願者王大河介紹,這幅壁畫由廢舊報紙、塑料瓶制作而成,描繪的是長江源各拉丹冬雪山。

  每當有游客駐足觀看,志願者便會上前講解這幅畫“變廢為寶”的制作過程。展示區還陳列有長江源風景明信片,以藏羚羊、斑頭雁等為設計元素的文創產品。

  來自吉林白山市的游客逄克紅,剛到唐古拉山鎮,就放下行李過來參觀長江源頭的郵局。在紀念品展區,逄克紅挑了一本長江源野生動物繪本。志願者告訴她,繪本封面上的“薩”是藏語中“雪豹”的發音。“孫女問我,長江源頭有什麼動物,回去能給她講‘薩’的故事了。”逄克紅說。

  每到周三晚上,來自格爾木市的快遞包裹集中送到郵局,志願者會連夜完成分揀,確保附近牧民、商戶能及時拿到快遞。

  “長江1號”主題郵局工作人員李楓說:“大家來取快遞時,我們會介紹一些環保活動。比如,收集一定數量的垃圾,就能到郵局旁的長江源水生態環境保護站換取生活日用品。”

  等到盛夏,草原上的賽馬會舉行時,志願者會到現場宣講生態環保理念。“牧民積極性很高,參加環保活動的人也越來越多。”李楓說。

  “除了為周邊群眾提供寄遞服務,‘長江1號’主題郵局也是展示長江生態文明的窗口。”王大河說,“面對每一個走進這裡的人,我們都會盡力講好長江源的生態故事。”

  “長江11號”郵局,留下給自然的承諾

  本報記者 季覺蘇

  地點:上海寶山區

  海拔:2米

  開站時間:2022年

  端午假期第一天,上海吳淞口的微風裡,混著淡淡的潮水氣息。

  上海寶山區吳淞炮台灣濕地公園北門,“長江11號”主題郵局展廳裡,一對老年夫妻正在義賣區挑選紀念品。

  “你覺得哪件最有意義?”他們輕聲討論著。在展廳看到志願者守護斑頭雁的故事后,他們久久不願離開,最后挑中一件志願者身上的同款馬甲,“既有紀念意義,又能傳播生態環保理念。”他們說。

  走進郵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巨幅“長江流域全圖”——干流蜿蜒6000多公裡,展圖用不同顏色劃分不同水系,完整勾勒長江流域。

  另一側,11塊小屏幕正播放來自長江干流沿線不同主題郵局和保護站點的實況畫面:青海格爾木市唐古拉山鎮、四川宜賓、湖北武漢……未來11個長江主題郵局全部建成,這組屏幕將連點成線,實現“從頭到尾”的同頻共振。

  穹頂上,懸挂著斑頭雁和長江江豚造型的燈飾。斑頭雁是世界上飛得最高的鳥類之一,能飛越喜馬拉雅山脈﹔長江江豚則是長江中僅存的淡水豚類。“這提醒人們,我們保護的是一個個有故事的生命。”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會長楊欣說。

  展廳裡的桌椅板凳和展架由可回收塑料瓶制成。桌面上,壓著由長江源、長江入海口的常見植物制成的標本。

  郵局義賣區,有一面浮雕牆,是用舊報紙制作的長江生態圖景。從另一側觀看浮雕牆,可以看到褶皺后面貼滿了志願者照片,記錄著大家用實際行動守護長江的瞬間。

  2023年起,“長江11號”主題郵局通過培訓積極參與志願服務的中小學生,培養了一批能講述長江故事、傳播生態環保理念的“長江生態小講師”。“他們是講述者,也是未來的守護人。”中國郵政上海市寶山區分公司郵政業務部副經理胡達辰說。

  在6月5日世界環境日到來之際,寫明信片、蓋紀念章……人們在這裡寫下一封寄給長江的信,也留下一份給自然、未來的承諾。

  鏈接

  長江主題郵局是四川省綠色江河環境保護促進會、中國郵政合作的公益項目。該項目規劃在長江干流流經的11省份各建一個主題郵局,沿長江干流順序依次編號。目前,已有“長江1號”主題郵局、“長江11號”主題郵局兩家投入運營。今年6月,還將分別在四川宜賓、湖北武漢開站“長江4號”主題郵局及“長江7號”主題郵局。

  未來,11個長江主題郵局均建成投用后,各郵局內的電子屏幕將實時播放11個主題郵局的畫面,讓人們更直觀感受聯動效果,增強“同飲一江水、共護長江美”的行動自覺。

  (本報記者韓鑫整理)

(責編:況玉、楊啟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