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富工坊托起共富夢

和面、造型、蒸制、上色……清晨,青海省西寧市城東區林家崖街道“東城·共富工坊”村級產銷社內,面點師傅們正在為今日的“大訂單”忙得不亦樂乎。
“福祿壽桃”、青海大月餅、千層餅、饅頭、花卷、焜鍋等各式面點這裡應有盡有。惹人眼球的當屬壽桃,淡淡的粉色加上桃子形狀的造型,看著就讓人賞心悅目,一口咬下去鬆軟可口,裡面的豆沙餡香甜美味。由於口感好、顏值高,“福祿壽桃”成為頻頻出圈的“網紅桃”“明星桃”。
賞心悅目的“福祿壽桃”。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這些精致的面點背后是城東區打造共富工坊的高瞻遠矚、是林家崖街道黨工委的不懈努力,是每一位面點師的辛勤付出。
城東區林家崖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馬曉芸介紹,2024年初,城東區區委黨建工作探索機制創新,建立東城·共富工坊工作機制。結合轄區實際,經過深度調研、精准定位、數次研究后林家崖村被確定為東城·共富工坊林家崖旗艦店的項目落地村。
“2024年7月,我們村在街道黨工委的指導下,注冊成立村集體經濟名下企業青海農豐商貿有限公司,申請注冊‘河湟鄰佳’商標品牌。招牌產品‘福祿壽桃’被列為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林家崖村村委會主任吳偉介紹,2024年11月,東城·共富工坊林家崖街道村級產銷社正式揭牌。
揭牌儀式現場。馬曉芸攝
為了更好發揮工坊的效益,林家崖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前往林家崖村內村民們自己開的店鋪,在走訪中得知,這些店鋪規模小但他們的小吃,如甜培、酸奶、粽子等因純手工制作,口感絕佳,由於銷售渠道單一,收益不理想。
如何整合資源,讓大家通過自己的手藝掙到更多的錢呢?
“經過商議和上門動員,我們與村內5家地方美食商鋪簽訂合作協議,挂牌‘共富小坊’,將原本單一售賣轉變為多元加工、多渠道銷售的資源共享體系,目前已經帶動每家商鋪月增收1000元。”吳偉說道。
青海特色小吃甜培。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工坊的成立讓附近村民的手藝有了更多銷售渠道,大家的收入也因此增加。
首席面點師馬蘭秀便是其中之一。從小跟著奶奶、媽媽學手藝,早些年馬蘭秀和老伴開了一間小店,“當時,我們的店鋪小、機器老,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如今有了街道黨工委和村委會的幫助,各種面點做出來有了銷售平台和渠道,看到我做的各種面點走進千家萬戶,每天干勁十足呢!”馬蘭秀說。
工坊內面點師做的青海傳統饃饃——焜鍋。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如今的馬蘭秀,已經成為十幾名婦女學做面點的師父了,大家每天准時到工坊學手藝、強本領、增收入,40名群眾在家門口掙上零花錢了。
“去年工坊一成立,我就過來參加培訓,現在已經正式上班了,每個月有近3000元的收入,不僅貼補了家用,還可以照顧到老人小孩。”面點師冶明秀感慨地說。
隨著網絡直播行業蓬勃發展,工坊的各種面點也插上互聯網的翅膀,飛入萬千百姓家。
作為大學生營銷官,孫吉勇的任務之一是做直播,讓更多人了解這些面點的獨特之處。孫吉勇的加入和線上渠道的銷售為村集體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直播帶貨現場。孫吉勇攝
“我們所有的面點是原始發酵,香味醇厚,面團筋道,純手工揉制,大家放心吃、放心下單。”孫吉勇雖不是專業出身,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和不斷地摸索,直播的效果也越來越好。
“做得很好吃,也很精致,還會回購”“顏值高、口感好、做工超贊”“包裝也很精美,一拿出來家裡人爭相拍照”……線上店鋪一個個好評讓面點師們信心滿滿。
包裝好的壽桃。人民網記者 張莉萍攝
“未來,我們還將持續發力,積極對接企業單位,聯動推出文旅‘非遺禮盒’‘浪山禮包’、開展美食文化研學活動等,讓傳統面點成為鄉村振興新引擎,讓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惠及更多群眾。”吳偉的言語間滿是希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將推出十六大主題活動
- 人民網西寧5月15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將於5月19日至23日舉行,為期5天,期間將推出十六大主題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展示宣傳大美青海。 十六大主題活動包括“潮涌青海”主會場開幕式活動、“智享青海”成果展示體驗活動、“惠民興旅”中國旅游日主題活動、“智見未來”系列經驗分享會、“騎行協力”自行車騎行活動、“從寧出發”自駕車發車儀式、“匠心千年”展演活動、“群藝飛揚”主題文藝演出活動、“書香天路”活動啟動儀式、“光影青海”影片展映周、“博物致知”系列宣傳活動、“智慧廣電”系列活動、“生態視界”主題系列攝影作品展、“聲動青海”主題採訪活動、“活力高原”主題系列活動、“多彩青海”各市州分會場活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