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湟中:科技興農促共富

在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多巴鎮,玉拉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的千棟溫棚在高原藍天下熠熠生輝。這個總投資1.7億元、佔地3140畝的產業園區,不僅是青海省規模最大的設施農業基地,更以“支部+合作社+基地+黨員+農戶”的創新模式,書寫著湟中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
頭雁領航:村書記蹚出轉型新路
“祖祖輩輩種地的農民,還能被大棚難住?干不出個啥,我還有什麼資格當書記!”2018年,面對傳統作物收益低迷的困境,湟中區多巴鎮玉拉村黨支部書記曹有明帶領黨員立下軍令狀,統籌整合涉農資金186.4萬元注入村股份經濟合作社,按照“資金入股+土地流轉”的模式,將342戶農民的零散承包地整合為3140畝設施農業園區,成功盤活千棟溫室閑置資產,帶領村民開啟“二次創業”。
溫室大棚內西紅柿碩果累累。人民網 楊啟紅攝
在技術攻關的關鍵期,曹有明帶隊三赴山東壽光取經,引入冬暖式大棚技術﹔在產業升級的轉折點,積極促成與江蘇省農科院的戰略合作,開創“東苗西育、西苗東輸”新模式。如今,園區設立5個黨員責任區、6個先鋒崗,形成“支部總攬、兩委包片、黨員帶頭”的管理體系,全村70%的村民參與設施農業。
科技賦能:高原棚產出“黃金效益”
走進佔地8260平方米的草莓脫毒育苗中心,組培室內“章姬”“寧玉”等40余種脫毒草莓苗長勢喜人。近年來,園區充分依托東西部協作機制,聯合江蘇省農科院共建高原草莓種業研究院,實現年繁育原種苗75萬株、生產苗600萬株,產品遠銷甘肅、新疆等8省區。
草莓脫毒育苗中心培育的草莓苗。人民網 況玉攝
2023年園區獲評“中國優質草莓種苗生產基地”,“章姬”草莓同年摘得全國評比金獎。與此同時,1141棟現代化溫棚內,無土栽培、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正催生著產業新動能,草莓西紅柿、羊角蜜等30余種果蔬實現年產量1.2萬噸,帶動園區總產值突破4000萬元。通過構建“產儲供銷”全鏈條體系,如今的玉拉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溫棚年均純收入達2萬元,溫室租賃收入突破400萬元,實現社員分紅270萬元,戶均增收1萬元。
聯農帶農:共同富裕的玉拉實踐
園區創新構建“租金+薪金+股金”三重收益機制,通過土地集約化經營,每年發放流轉費264萬元,帶動375名村民實現穩定就業,累計發放工資達1575萬元﹔同步開發臨時務工崗位,高峰時段日均吸納300人,帶動年增收690萬元。
在夯實本村致富根基的同時,園區以“玉拉模式”輻射幸福村、初哇村連片發展,通過構建“基礎設施共建、技術標准共推、銷售渠道共享”協同體系,引導周邊集中種植草莓、高原冷涼蔬菜等特色產品,形成覆蓋2000余畝土地的“產儲供銷”全產業鏈,累計帶動周邊500余名勞動力就地就業,探索出一條“強村帶弱村、先富帶共富”的振興路徑。
溫棚內蔬菜長勢良好。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如今,這片曾被視作“爛攤子”的千棟溫棚,已成長為產值過億的科技農業標杆。與此同時,曹有明正在思考如何建立更加穩固長久、互惠共贏的聯農帶農機制,把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涉農企業的產業扶持政策與帶動農戶增收挂鉤,將更多的產業鏈增值收益留在農村、留給農民。(楊啟紅、樊有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將推出十六大主題活動
- 人民網西寧5月15日電 (記者楊啟紅)記者從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2025青海文化旅游節將於5月19日至23日舉行,為期5天,期間將推出十六大主題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展示宣傳大美青海。 十六大主題活動包括“潮涌青海”主會場開幕式活動、“智享青海”成果展示體驗活動、“惠民興旅”中國旅游日主題活動、“智見未來”系列經驗分享會、“騎行協力”自行車騎行活動、“從寧出發”自駕車發車儀式、“匠心千年”展演活動、“群藝飛揚”主題文藝演出活動、“書香天路”活動啟動儀式、“光影青海”影片展映周、“博物致知”系列宣傳活動、“智慧廣電”系列活動、“生態視界”主題系列攝影作品展、“聲動青海”主題採訪活動、“活力高原”主題系列活動、“多彩青海”各市州分會場活動。…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