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籽+”賦能民營經濟“加速跑”

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金黃的油菜花海不僅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更孕育出蓬勃發展的特色產業。門源縣種植油菜歷史悠久,這裡產出的油菜籽顆粒飽滿,加工而成的菜籽油品質上乘、香味醇厚,早已成為市場上的“香餑餑”。
5月1日,走進青海香滿金門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煉油車間,生產線上一片繁忙景象。一粒粒飽滿的油菜籽,在初篩、烘干、壓榨、包裝等一道道嚴謹工序的淬煉下,化作一瓶瓶透亮醇香的菜籽油,即將奔赴全國各地。
國網青海海北供電公司“石榴籽”網格員為青海香滿金門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員工講解安全用電知識。徐琛攝
“節假日銷量好,生產線更忙,你們幫著來排查用電安全隱患,我們太安心了。”企業負責人靳正峰握著電力網格員楊明明的手,難掩感激之情。為保障假期企業生產用電,國網青海電力組織“石榴籽+”供電服務網格員深入企業車間、生產一線,從變壓器檢查到用電方案優化,將貼心服務精准送達車間一線,護航企業生產。
在這片被油菜花浸潤的土地上,電力脈搏正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石榴籽+”高原特色服務品牌立足高原,打造全國供電服務示范樣板的生動實踐。積極推行“一縣一品”特色服務,在客戶安全用電、綠色用能、業務一站式辦理、緊急故障報修等多個關鍵領域持續發力,全方位覆蓋普遍電力服務、特色供電服務和愛心志願服務。此外,改造20輛“石榴籽”多功能電力流動驛站,將業擴報裝、故障搶修、電費收繳等業務送到群眾家門口,真正實現“群眾零跑腿、服務全覆蓋”。
作為當地菜籽油加工產業的龍頭,青海香滿金門源糧油食品有限公司在門源縣建立起近2萬畝的青稞、油菜種植基地,創新採用訂單收購模式,貫通種、收、加、銷全產業鏈。其生產的菜籽油因完美保留土榨風味,備受市場青睞,產品遠銷北京、西安、重慶等大城市。目前,該公司菜籽油年產量達950噸,年收入突破2000萬元,帶動周邊6500戶農戶增收致富。
電力是反映經濟活力的“風向標”。為緊跟當地油菜籽加工企業發展用電需求,國網青海電力在門源縣大力實施電網改造升級工程。截至目前,共新建及改造10千伏線路101千米、0.4千伏線路46千米,新裝配電變壓器19台,新增變電容量3120千伏安,為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強勁動能。如今,門源縣的油菜種植面積已超27萬畝,全縣菜籽油加工企業達36家,菜籽油產量超3萬噸,年產值突破2億元。
而在百裡之外的海晏縣,另一幅生產畫卷正在展開。博大有機肥公司的車間裡,電力網格員正俯身檢測著生產線的電流波動,他們的身影與忙碌的工人共同勾勒出春耕備耕的火熱圖景。
“有了這可靠的電力保障,我們的有機肥生產線就像加足馬力的列車,每天能為春耕輸送200噸‘能量包’!”海晏博大綠色有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韓城指著整齊碼放的肥料垛,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國網青海海北供電公司“石榴籽”網格員在海晏博大綠色有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安全用電檢查工作。徐琛攝
海晏博大綠色有機資源開發有限公司肩負著全縣春耕肥和救災肥儲備重任,佔地25畝,年銷售額超3900萬元,年用電量約625000千瓦時。“我們廠目前已達到滿負荷生產狀態,全力滿足春耕需求,你們主動上門幫助我們開展電力設施和供電線路檢修和維護,生產更有保障了。”韓城對電力網格員的貼心服務贊不絕口。
從油菜花田到加工車間,從田間地頭到生產線,國網青海電力的“石榴籽+”服務正化作溫暖的陽光,照亮高原特色產業發展。“五一”假期,國網青海電力組織“石榴籽”供電服務網格員走進重點企業,推出個性化、精准化的服務舉措,開展用電業務指導,及時滿足客戶需求,最大程度縮短辦電時長,提升客戶滿意度,深化“石榴籽+”服務品牌內涵,讓企業共享高原陽光特色供電服務,共繪經濟蓬勃發展壯美畫卷。(況玉、徐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