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裡的“中國式浪漫”(人文茶座)

何為“中國式浪漫”?日落之時,洞庭湖水波不興,網友拍攝到“落霞與孤鹜齊飛”的場景,引發一片對“詩意美”的點贊﹔煙雨朦朧,瀑布從遠處的山澗落下,人們紛紛留言“‘疑是銀河落九天’,古人誠不我欺”﹔輕攏慢捻,中國留學生在國外彈奏琵琶,“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的藝術感染力,驚艷了不同膚色的人們……以脫口而出的精彩唐詩描摹所見所聞、抒發內心情感,或是“中國式浪漫”最貼切的展現之一。
近日,在文化綜藝節目《宗師列傳·大唐詩人傳》中,我作為學術嘉賓,和觀眾一起走近創造“中國式浪漫”的偉大群體之一——大唐詩人。通過“穿越”歷史,沉浸式見他們之所見、聞他們之所聞、思他們之所思,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國式浪漫”的文化內涵與審美形態,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
研習古詩詞,既要在書齋裡涵泳沉潛,又要走向社會、走進生活、走到自然,去看見詩歌裡的畫面,去感受詩人的心靈世界。節目中,我們和觀眾一起“穿越”時空,“回到”唐朝。伴隨詩人的腳步,當李白唱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時,也唱出了超越個體命運的理想視野,讓我們獲得了不懼坎坷、勇往直前的勇氣﹔當杜甫寫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時,是對美好的期冀,“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則是心中的大愛……詩人們之所以能夠創作出跨越時空的經典,是因為即便個體面對挫折,內心始終保持著對生活的熱忱與對未來的向往。這份浪漫情懷借由汩汩流淌而出的詩詞名篇,跨越千年,滋養后世。
詩歌裡的“中國式浪漫”,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也推動著中外文化交流、文明交流互鑒。我在北師大京師書院,經常有機會接觸到來自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各國青年來到中國,都想知道我們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言有盡、意無窮的中華詩詞,是我們交流的首選,也常能迅速拉近彼此距離,引發共鳴共識。
有朋自遠方來,我們感慨“長安復攜手,再顧重千金”﹔認識有差別,我們稱之“日月不同光,晝夜各有宜”﹔不舍離別時,道一聲“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中華詩詞生動記錄了中國的歷史傳承、風俗習慣,刻畫著中華民族獨特的思想情感世界。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經由詩歌的潤澤,各國人民心靈相知相通、相近相親。
2024年,我赴巴西聖保羅大學交流講學,其間援引了唐代詩人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翻譯人員的話音剛落,就引發一片掌聲。后來我跟當地學生們交流時,問其緣由。他們說,“短短一句話,充滿親切感、哲思與感染力”“是對中巴兩國關系的貼切形容”。還有同學給我講:“對這個詩歌裡的國度心生向往,一定要去走一走、看一看。”
(作者為北京師范大學教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 青海獲得亞冬會首枚獎牌
- 人民網西寧2月14日電 (陳明菊)2月14日,本網從青海省體育局獲悉,在剛剛結束的亞冬會冰壺比賽中,青海省冬季項目和戶外運動管理中心運動員冶建軍攜手國家隊隊友,發揮出色,奪得冰壺男子團體銅牌。這是青海冬季項目運動員在亞冬會上斬獲的首枚獎牌! 賽事現場。…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