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促經濟 穩增長”主題調研

以智提質 川青鐵路青海段建設科技感滿滿

況玉
2024年12月26日09:21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川青鐵路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蘭州、西寧至廣州的蘭(西)廣通道的組成部分,正線全長832.9公裡,建設工期7年。

位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的川青鐵路數字化鋼構廠,涵蓋小構件預制場與鋼構件加工廠。這裡深度融合工廠化、機械化、專業化和信息化,具有重大革新。

走進川青鐵路10標小型構件預制場,一條長長的生產線映入眼帘,鋼拱架生產線上的7台“機器人”,從原材料的切孔、抓取連接板到固定位置、再到連接板與工字鋼之間的焊接,以卓越的性能確保了加工過程的高質量、高精度。

鋼拱架生產線上的“機器人”。人民網 況玉攝

鋼拱架生產線上的“機器人”。人民網 況玉攝

“我們的小構場裝備了一條先進的自動化生產線,通過感知層、傳輸層、分析層、應用層四維管理,實現了生產全流程模數驅動。”川青鐵路10標項目經理張義明介紹說,目前正全力推進“全周期、全要素、全數據”數字建造,全面提升構件預制生產水平,打造數字化智能建造標杆。

鋼構件加工廠內設置有鋼拱架、連接板、小導管、鋼筋網片四條自動化生產線,四條自動化生產線集成於設置信息化室監控操作平台,對生產線運行數據及設備狀態進行實時監控。

工人操作機器。人民網 況玉攝

工人操作機器。人民網 況玉攝

“較傳統構件預制生產相比,可減少作業人員數量15人左右,生產效率可提高50%-60%,預計每天可生產50方預制件,預制構件質量將遠遠優於人工預制,實現同等作業時長的情況下,節省工期900余天。”川青鐵路10標項目經理部總工程師劉世綱說。

在離數字化鋼構廠不遠的尖扎黃河特大橋建設現場,3D打印技術、測量設備TS30全站儀、沉降變形觀測設備等應用為大橋建設跑出提質增效“加速度”。

運用測量設備TS30全站儀測量數據。人民網 況玉攝

運用測量設備TS30全站儀測量數據。人民網 況玉攝

在橋梁變形監測工作中,為保証測量數據能全面反映橋梁變形特點,需要在橋梁各部位設置大量監測點,但傳統監測點存在很多缺陷。

“以前測量需要人扛著幾百元一個的大棱鏡到測量點,現在隻需要將微型磁力棱鏡貼在測量點就行,運用3D打印技術發明的由支撐架和棱鏡安裝件及角錐棱鏡組成的微型磁力棱鏡,觀測角度可任意360旋轉,拆卸方便。”川青鐵路11標測量室測量員孫仔明說,“它不僅能保証儀器的測量精度滿足工程要求,還極大地規避了部分測量工作在安全方面的隱患。”

建設中的尖扎黃河特大橋。人民網 況玉攝

建設中的尖扎黃河特大橋。人民網 況玉攝

沿著鐵路線來到位於海東市平安區海東西左右線特大橋,“標段重難點工程為‘一橋一隧’,‘一隧’指的就是東祁連山隧道,而‘一橋’則為海東西左右線特大橋,全長3.6千米,是國內首座三線半封閉聲屏障橋梁。”川青鐵路2工區工程部部長王凱介紹。

橋梁位於平安城區內,在大橋四周,包含高層小區、學校和醫院等人群密集區。海東西左右線特大橋不僅實現了橋站一體化和橋面聲屏障一體化,還通過設計一處跨越既有蘭新高鐵二線橋梁營業線的轉體梁施工,確保臨近既有線、營業線施工安全,最大程度上減少在建鐵路對既有線路的影響。

海東西左右線特大橋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海東西左右線特大橋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我們所設計的半封閉聲屏障具有強降噪、抗風揭、防滲漏等性能,能在最大程度上減音降噪,減少鐵路運行對周邊環境和當地居民的影響。”王凱說。

同時,在具體施工過程中,建設者通過橋群信息化管理應用、智能懸灌造橋機、智能梁場等智能建造的應用實現提質增效,並且嚴把大體積混凝土澆筑、支架體系、挂籃作業等關鍵工序安全質量關。

一個個研發系統和智能技術的應用,為鐵路建設插上科技的翅膀,通過科技賦能統抓安全與質量,數字化與智能化正在引領鐵路設計建設新發展。

川青鐵路建成后,對於加強蘭西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交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兩大經濟帶互聯互通,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出行,促進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對助力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責編:陳明菊、張莉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