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遷新村幸福食堂溫暖老人好“食”光

“開飯咯!”伴隨著歡快的呼喊聲,色澤誘人的花卷與熱氣騰騰的燴菜被端上了老人們的餐桌,剎那間,餐廳裡彌漫著令人垂涎的飯菜香。
工作人員准備午餐。人民網 況玉攝
“這燴菜聞著就香得很,煮得也爛,吃起來甭提多可口啦。”75 歲的呂金先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邊說道。呂金先老人是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金田村的村民,2023年12月18日積石山地震后,她家受損嚴重。她感慨道:“咱這歲數大了,做飯太不方便,如今有了幸福食堂,往后每天都能吃上熱乎飯菜咯。”
色澤誘人的花卷。人民網 況玉攝
“工作日每天中午都會為新村所有困難老人提供一次助餐服務,務必讓大家都能吃上可口熱飯。” 幸福食堂負責人祁秀梅笑著說,“目前食堂的四位工作人員都是本地人,能在家門口給老人們做飯,打心底裡高興。”
幸福食堂於12月2日正式運營開餐,為全村60歲以上的、尤其是有困難的老人提供優惠或免費的午餐,是民和縣民政部門為震后搬遷老年人就餐便利而推出的重要民生舉措之一。
工作人員為老人倒水。人民網 況玉攝
“今天我們給老人們准備花卷和燴菜,12點准時開飯。”祁秀梅說,“每天來幸福食堂裡吃飯的老人有120人到150人,午飯口味和種類也是按照當地老人的習慣來的。”
據了解,今年中華慈善總會為地震災區捐贈了專項資金,在項目支持下,民和縣民政部門會同中川鄉政府,因地制宜建成了使用面積625平方米,集幸福食堂、老年活動中心、兒童之家、四點半學堂於一體的金田新村綜合性活動中心。同時,在中華慈善總會、青海省慈善總會79萬元捐資支持下,購置了廚房設備、餐廳桌椅、樂器、戶外娛樂設施、健身器材等設備,以滿足金田草灘搬遷新村老年人文化娛樂、社會參與、助餐等多項需求。項目竣工驗收后,整體移交中川鄉人民政府承包給金田村有意願的群眾管理運營。
老人們在幸福食堂就餐。人民網 況玉攝
除了居住生活等方面,新村的產業項目建設也正在統籌推進,全力做好災后恢復重建“后半篇”文章。
目前,投資450萬元實施的中川鄉草灘村養殖建設項目已竣工,正在申請縣級驗收。2025年計劃實施金田草灘村災后重建村集體養殖產業建設項目,投資預算為523萬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