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有了新崗位
“鄉村CEO”的新成就
■ 沈煜潮 浙江德清 農業經理人
我是一名農業經理人,也被稱為“鄉村CEO”。今年是我跨行從事農業種植、管理、加工的第17年,也是我注冊德清星晴家庭農場有限責任公司的第7個年頭。
這些年,我從承包100多畝土地開始,慢慢擴大糧食種植規模。到現在,我已經承包了1000多畝土地,成了德清縣最年輕的規模種糧大戶。
2021年,我種植的水稻最高畝產達到1954斤,水稻示范方最高畝產達到1932斤,刷新了當年浙江省湖州市的水稻畝產記錄。
隨著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普及,我又發揮自己懂機械的優勢,陸續購入插秧機、收割機、烘干機、旋耕機等50台(套)設備,用於犁田、插秧、收割、烘干等各個生產環節。
為了提升水稻的品質,2019年,我別出心裁地請來了“新工人”——一群鴨子。但也面臨著新問題:稻和鴨真的能共生嗎?1畝田放多少隻鴨最為科學?
經過反復實踐,30天左右的稻苗和20天左右的小鴨“相處”最為融洽。“鴨稻米”順勢而出,因其獨特口感受到消費者歡迎。
今年,我有兩大期盼:一是期待有更多志同道合的年輕人加入,實實在在地幫助農民解決更多問題。二是購置一批無人農機,將更多新技術落到農田裡,解放人力。
(本報記者 竇皓採訪整理)
開門笑迎四方客
■ 王敬田 貴州貴陽 民宿管家
2019年,我正式開始經營“尋籬原舍”,這是一家位於貴州省貴陽市烏當區偏坡鄉的民宿,我的職業就是民宿管家。
相比於傳統的酒店經營者或服務員,民宿管家和游客的接觸會更深入。不僅僅要滿足他們的入住、就餐等需求,還要成為一名“本地通”。比如為他們提供旅游攻略,告訴他們貴陽有哪些值得游玩的地方,最方便的交通方式是什麼。偏坡鄉是一個布依族村寨,我還會告訴游客們一些布依族文化和習俗,讓他們更加了解這個地方。
民宿管家還能提供更有溫度的服務。因為我們民宿在村裡,距離地鐵站較遠,我通常會開車接送他們。早上,我還下廚房給客人們做早餐,都是當地特色的美食。早餐時間也是和客人們交流的好機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大家有了更多的情感交流。
在我們當地,有許多村民以種菜、養家禽為生,以前他們需要很早出門,乘郊區公交車去市區賣菜。現在隨著鄉村旅游發展,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我們這裡,本地的村民再也不用早起趕車了,他們的東西在本村就能消化。我們還和鄉裡的非遺工作室合作,介紹客人到工作室裡體驗布依族蠟染、扎染等工藝,親自做一件非遺產品帶回去,客人們很喜歡。
(本報記者 陳雋逸採訪整理)
用我的技術服務家鄉
■ 潘國貴 廣西河池 無人機駕駛員
穩穩起飛,播種、施肥、噴藥,平穩降落……每年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我都會根據當地農民的需求,在農田裡進行無人機飛行作業。
成為農用無人機駕駛員,還得從我上大學開始說起。在校期間,我和我的團隊獲得過廣西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高職組無人機應用技術項目團體賽一等獎等多個專業技能榮譽,這為我現在的職業奠定了基礎。
2023年,我畢業后選擇回到家鄉廣西河池。我發現,因為地形地貌限制以及技術落后的影響,家鄉農業生產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接觸到了無人機在農業中的應用,這讓我看到了將所學技術應用於實際生產的可能。於是,我果斷決定開始從事農用無人機駕駛。
從前,在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農民們需要人工播種、施肥、噴藥等,不僅費時費力,種植面積大的農戶還面臨著高昂的用工成本。自從有了無人機,農業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不僅減少了農藥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了成本﹔還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使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其他生產活動。
對於“農用無人機駕駛員”這個鄉村裡的新職業,鄉親們從不吝嗇贊許的目光和表揚的聲音。我十分開心,因為我的技術和服務為農業生產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幫助。
(本報記者 李維俊採訪整理)
古村落活起來了
■ 劉 琳 安徽潛山 鄉村規劃師
如果不是成為鄉村規劃師,來自四川南充的我,不可能有機會在安徽潛山的鄉村駐扎6年。
2018年初夏,我得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北京公司在安徽開展傳統村落保護試點工作,正需要鄉村規劃師。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我報名參加。
剛開始村民質疑,一個外地小姑娘能踏踏實實留在鄉下,把村子規劃好嗎?我沒有打退堂鼓,而是選擇租住在村民家裡,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村裡人種金絲皇菊,我就和他們一起除草、採摘、包裝。
萬澗村是天柱山下的一個傳統古村落,有的民居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經過一段時間走訪,我發現如果僅僅是修繕,老屋的后續使用問題,依然難以解決。
於是,我們成立了合作社,村民可以用房屋、土地、山林和現金等方式入股。如今,已經有超過100戶村民加入了合作社,經過修繕的老屋被開發成青年旅社。合作社還和村民一起將棄耕農田復墾種植金絲皇菊,每年可為村裡帶來70余萬元的收入。
村民的腰包鼓了,如何讓古村落進一步活起來?在修繕的老屋,我們打造了老年活動中心、兒童圖書館,成立了黃梅戲、廣場舞、詩歌等興趣小組。這兩年,萬澗村還辦起了“村晚”,都是村民自發創排節目。去年“村晚”選在了大年初三,我初二就趕回了潛山,和村民們過了一個熱鬧年!
(本報記者 羅陽奇採訪整理)
與茶文化結緣
■ 陳應會 重 慶 茶藝師
2009年,我即將畢業。一個偶然的機會,我走進了一家茶藝山庄,正好看到一位茶藝師在表演,我被深深吸引。軟磨硬泡下,我以茶藝服務人員的身份留了下來,學習長嘴壺表演。從此,我的工作與生活就與茶葉結緣。
如今,我在重慶市經貿中等專業學校擔任教師。為了提升制茶技藝,我帶著學生奔赴20多個產茶區縣、拜訪了30多位制茶大師、試制了上百種茶樹品種……多年來,奔波忙碌、四處取經,摸索出獨具特色的制茶技術。這也為我服務農村茶產業奠定了基礎。
為解決永川紅茶湯色暗,易出酸味的問題,我們研究出紅茶富氧發酵技術,即在紅茶發酵過程中增加氧含量,縮短發酵時間,使紅茶湯顏色更鮮艷、香味更純正、味道更甜醇,讓永川茶被越來越多人熟知,造福了當地村民。同時,我還培養茶葉從業人員及愛好者6000余人。今后,我將繼續為茶文化的傳承、茶產業的發展盡綿薄之力。
(本報記者 沈靖然採訪整理)
打造不一樣的家鄉
■ 滕欣妤 青海湟源 電子商務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青海湟源姑娘,2016年我懷揣將青海“名片”打出去的創業夢想,回到海拔3000多米的家鄉創業。
“海拔高”“位置偏遠”,這是我上大學時常聽到的對家鄉的評價。我就在心裡暗暗起勁:要讓大家知道一個不一樣的青海。
大學畢業后,我先是南下廣州學習電商運營技術。有了電商運營的經驗,我回到湟源縣開始電商推廣之路,將縣域內的優質農產品通過電商渠道銷往全國各地。
農村裡的無業婦女是我們公司的第一批員工。如今,湟源縣廟溝村婦女群眾們已是熟練工人,每日的收入足以補貼家用,幸福的模樣讓我感觸頗深。我們採取簽訂合同的方式與本地農村30余個牛羊養殖戶合作,間接帶動當地農戶從事牛羊養殖40余戶。看著一箱箱快遞發往天南海北,我內心非常自豪。
幾年的摸爬滾打,讓我體會到質量是電商企業的生命線。脂多肉少的羊肉不要,不是新鮮屠宰的牦牛肉不要……我也很幸運,自己辛勤的付出贏得了顧客和鄉親們的認可。
(本報記者 賈豐豐採訪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