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耕地改梯田 “三跑田”變“三保田”
清晨,高原初冬的天空還沉浸在一片深邃的藍色中,星辰尚未完全隱退,隨著挖掘機開始緩緩啟動,一陣陣低沉而有力的機器轟鳴聲從遠處傳來。
“今天開工又早了一點。”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鎮李家庄村黨支部書記韓啟財探身向遠處的山嶺望去,看見上面已亮起微弱的燈光,穿好棉衣上山。
李家庄村坡耕地改造梯田中。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李家庄村的山嶺上正在進行的是黃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2024年度田家寨三期坡耕地項目。村裡的坡耕地治理從10月28日開始以來,韓啟財天天上山看進度。放眼望去,挖掘機、推土機配合作業,一片片坡耕地經過治理變得平整,現場一派繁忙景象。
“以前種地拉著牲口上來,坡太陡牲口都不願意走﹔后來開著手扶拖拉機上來也費勁,前面還得有人拉著車頭,費人費力糧食產量還低。”李家庄村耕地以坡耕地為主,是些“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長期以來農作物靠天吃飯,撂荒地多,糧食產量低下。韓啟財說看著鎮上好多村子都實現機械化耕種,就他們村和附近幾個村的耕地每到秋收時節,收割機不是嫌坡太陡不肯上,就是坐地起價。“村裡年輕人都外出務工,越來越多的農戶種不了地也種不起地。”回想起以前,韓啟財直嘆氣。
李家庄村的坡耕地。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為防范水土流失,提升耕地利用效益,近年來,西寧市積極開展坡耕地治理。湟中區立足鄉村振興,積極組織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多年來,項目的實施讓當地水土流失嚴重的坡耕地變成了良田。
眼下正是坡耕地綜合治理的最佳時期,李家庄村的2500畝坡耕地也乘著今年黃河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東風,開展平整工作。“我天天上山看,挖得心裡舒服!”70歲的李家庄村村民李順山走在自家坡耕地平整好的田埂上,指著幾米之外鄰村的梯田說,“去年就站在自家的地裡看安寧村平地,‘眼熱’得很。”
“今年田家寨鎮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工程涉及河灣村、毛一村、田家寨村、甘家村、坪台村、泗洱河村、李家庄村等7個行政村,總面積6485.02公頃,水土流失面積5989.52公頃,項目區總耕地面積4086.01公頃,其中坡耕地面積845.94公頃。”湟中區水土保持工作站工作人員蔡延偉介紹,該項目自10月8日啟動以來,投入125台機械、220人開展整治工作。
坡耕地梯田改造。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此外,湟中區水土保持工作站還成立專班,不定期對項目建設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技術指導。“李家庄一共有5個班組開展平整工作。”蔡延偉說,截至目前,已完成新修土坎水平梯田700公頃,修筑田間道路2.7公裡,項目進度76%,計劃於11月30日全部完工。
坡耕地改為梯田后,以前的“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改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年保土3.24萬噸,保水54萬立方米。同時,糧食產量將逐年增加、年人均收入也將逐年提升,有效保護耕地資源,改善項目區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業生產生活條件,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2023年的坡耕地改造梯田第一年耕種情況。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你看安寧村坡改梯田,第一年種麥稈就這麼粗,他們今年的產量肯定不差!”韓啟財算了一筆賬,梯田能實現機械化耕種,每畝地至少能降低成本50元。“能為我家的20畝地省不少。”李順山計劃明年全部自己料理,種上燕麥、油菜、小麥。
“您70歲了還要自己種?”
“老幾輩子不敢想的事情,今天讓我們實現了。好政策把坡地改了梯田,我才到了正兒八經的要種地的時候,哪能租給別人種!”李順山言語中充滿了感激和干勁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