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原創稿件

雪豹之都 高原明珠

青海西寧:全鏈條集散交易助力“青貨出青”

陳明菊
2024年10月23日15:34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高原特色農產品跨越2640公裡,“落戶”至位於香港尖沙咀的青海·西寧城市生活館,既見証了高原農特產品寄遞網的加速織就,也見証了市場廣度的不斷拓展。

要讓更多高原農特產品實現“青貨出青”,必須提升全鏈條集散能力。如今,快遞物流企業正不斷補齊農村物流短板,進一步打通出山的“最先一公裡”、進城的“最后一公裡”以及出省的“關鍵一公裡”。

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配貨台。人民網 陳明菊攝

青藏高原農副產品集散中心配貨台。人民網 陳明菊攝

今年6月,西寧市聚焦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中心城市建設,立足全省農畜產品“集”和“散”產地商品化處理能力和產地農畜產品流通能力,正式制發《西寧市打造全鏈條集散交易中心建設方案(2024—2026年)》,以強鏈、補鏈、壯鏈為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提供有力支撐,推動形成“1+N”全鏈條集散交易中心市場格局,持續拓展“青貨出青”新通道。

近年來,西寧市聚焦牛羊肉、冷涼蔬菜、乳制品等農畜產品加工產業,完善加工、冷鏈、標准化、數字化、市場監管等環節,打造將旅游體驗+輸出類、種養殖+輸出類、產業鏈+輸出類、電商+輸出類、物流+輸出類、加工+輸出類等6大類作為主要輸出載體的“1+N”全鏈條集散交易中心市場格局,進一步做大做強農畜產品流通產業,把全省綠色有機農畜產品種養殖加工優勢產品集聚到西寧,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工人正在打包採收的野菜。王文霞攝

工人正在打包採收的野人菜。王文霞攝

“去年種了30畝野人菜,今年種了50畝,一畝地除去人工工資、化肥、地租等支出后收入有5000元。”據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禾田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基地負責人李成財介紹,種植的山野菜被青海夢源食品開發有限公司收購、加工、銷售,這家公司主營速凍山野菜、速凍米面食品研發、加工和銷售,並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模式帶動周邊村鎮農戶共同增收。

目前,合作社種植的野人菜、青莧菜、鹿角菜、藜麥苗、苜蓿菜等山野菜,不僅豐富了西寧市優質無公害的“菜籃子”,還以訂單的方式配送至蘭州、西安等省份的餐飲部門,其余農產品更是遠銷上海、廣州等地。

截至目前,西寧市已在香港成功打造“河湟田源”特色產品展銷體驗店,青海小牦牛乳業、三江雪、西北嬌、康普生物在杭州、寧波、佛山、成都、鄭州布局前置倉5處。青海高原臻選、青海喬穆杰瑪、兄弟乳業、可可西裡等企業在北京、上海、杭州、廈門等城市建設農畜產品專賣店、體驗店、旗艦店20余家。

西寧市大通縣高原臻選農特產品展示。人民網 陳明菊攝

西寧市大通縣高原臻選農特產品展示。人民網 陳明菊攝

“得益於大通縣、鄉(鎮)、村三級物流體系,今年大通粉條賣了800多萬元,黑土豆賣了1400多萬元,可謂是收獲滿滿!”據青海高原臻選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楊成錄介紹,該公司在大通縣建設了20個鎮級物流服務站點、220個電商服務站點,並與郵政、各快遞公司合作,初步形成了農產品上行和生活用品下行的雙向樞紐功能。

提高“散”的產地流通能力是有力賦能農產品走出家門的“最先一公裡”。西寧市借助各類平台渠道的“舟船之力”,不斷做大建強集市縣鄉村四級內循環保供以及國內外循環輸出為一體的綠色有機農產品流通體系助推“青貨出青”。

青超聯賽展出的農產品。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市民在“青超聯賽”購買農特產品。人民網記者 甘海瓊攝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西寧市結合“青超聯賽”等大型賽事活動,精心舉辦“心動西寧·商爆全城”短視頻直播大賽活動。向抖音、快手、微信短視頻等平台借勢,通過直播帶貨特色美食、文創產品和農畜產品等西寧好物,實現體育賽事“溢出效應”。

今年8月,2024年省部共同打造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工作會議在西寧召開。據了解,在省部共同推動下,青海省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取得可喜成果,呈現出全省域推進步伐快、全鏈條發展基礎牢、全方位輸出亮點多三大特點。去年,青海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近100萬噸、價值170億元,產品遠銷36個國家和地區,冷涼蔬菜等出口實現歷史性突破。今年上半年,全省農畜產品網絡銷售額7億多元,同比增長16%,“淨土青海·高原臻品”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提升,打造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青海底氣十足!

從田間地頭直達餐桌的農產品全鏈條集散服務體系,不僅帶動越來越多鄉村特色產業聚鏈成勢,也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了新活力。期待高原西寧更多新鮮優質的農產品乘著東風,跨越千山萬水,飛向更加廣闊的市場。

(責編:陳明菊、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