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青海頻道>>本網專稿

一問一答系民生︱青海開展湟水流域生態修復工程 共計投資55億元

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
2024年10月11日07:29 | 來源:人民網-青海頻道
小字號

對“一府一委兩院”工作開展監督是憲法和法律賦予人大的一項重要職權,專題詢問是人大常委會依法監督的重要形式。

近日,青海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關於黃河保護法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情況專題詢問聯組會議召開,常委會委員們圍繞“一法一條例”實施中存在的難點堵點詢問,應詢部門實事求是,回答認真坦誠。這些問題既是委員之問、代表之問,也是社會之問、人民之問。即日起,青海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聯合人民網青海頻道推出“一問一答系民生”系列報道,進一步解讀此次專題詢問。

“截至目前,青藏高原生態屏障區東部湟水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以下簡稱湟水山水項目)的151個子項目中,開工建設133個,已完工86個,累計完成投資24.19億元。”近日,青海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關於黃河保護法和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落實情況專題詢問聯組會議召開,青海省自然資源廳廳長楊揚就青海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尤偉利提出的青海在統籌推進山水林草湖草沙一體化保護與修復方面的詢問給出解答。

楊揚介紹,黃河保護法實施一年多來,自然資源系統牢固樹立“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體”理念,正確處理好重點攻堅和協同治理、自然恢復和人工修復等重大關系,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推進全省生態保護修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為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系統提升湟水流域生態環境質量,2023年,青海積極向國家爭取實施了湟水山水項目。項目總投資55.15億元,獲得中央財政20億元資金支持,項目建設期為2023年至2025年,工程范圍涉及西寧市、海東市和海北州3個市州12個縣區。

黃河流經青海海東。人民網記者 楊啟紅攝

湟水山水項目的實施,將提高地區水源涵養能力、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防治水土流失,維護生物多樣性,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同時,青海全面推進完成黃河流域歷史遺留礦山生態修復。按照“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綜合治理”要求,積極爭取國家專項資金4.19億元,以黃河流域生態功能脆弱區、黃河干流和主要支流左右岸、重要交通干線沿線、城鎮周邊為重點區域,優先對破壞生態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的歷史遺留礦山開展生態修復,高質量完成治理面積4371.76公頃,有效消除或減輕地質災害隱患,改善區域生態環境,逐步恢復高原植被,減少水土流失,提高水源涵養功能,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

“青海湖流域現有中重度退化草地107.34萬畝,沙化土地11.37萬畝,水土流失呈加劇趨勢,高原氣候暖濕化導致湖面水位持續上漲,部分環湖草場被淹沒,農牧業面源污染較為突出,青海剛毛藻存在爆發風險。”楊揚表示,下一步,青海將在如期完成湟水山水項目建設和驗收評估的同時,統籌謀劃布局青海湖流域山水工程。

目前,青海已經多渠道向相關國家部委請求實施青海湖流域山水工程,正在研究編制《青海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實施方案》,為爭取國家“十五五”山水工程資金做好准備,以良好的生態基礎助力青海湖國家公園建設,努力在推進青藏高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更大進展。

(責編:馬可欣、甘海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